醫字咁淺︰<br>柏金遜症最新療法 - 麥煒和

醫字咁淺︰
柏金遜症最新療法 - 麥煒和

何伯(化名)是位獨居老人,送院原因是在街上跌了一跤。檢查發現他有典型的柏金遜症病徵,估計病發最少已五年,令他行動十分不便,何伯卻沒有求醫:「何伯,你患了柏金遜症,為甚麼一直沒有看醫生?」
「我夠知係柏金遜囉,但報紙話個病冇得醫,一定要做手術,我邊有錢做手術?咪唔鬼睇醫生囉。」
「治療柏金遜症有很多十分有效的藥物,可以幫你改善活動及自我照顧能力,有病不一定要做手術的。」
數年前,何伯看了一篇關於柏金遜症的專訪,受訪者解釋柏金遜症是退化病,無法根治,何伯便以為他的病冇得醫(「無法根治」並不等同「冇得醫」)。專訪主要報道外國治療柏金遜症的先進手術、手術的成效及可避免藥物副作用等好處,何伯因而誤解手術是醫治柏金遜症唯一的方法(其實做手術也不能根治柏金遜症),但病人要自費十數萬買儀器,何伯負擔不起,所以索性不去就診,結果跌傷了才入院。
我們不能怪何伯,報紙及受訪者所講的也沒有錯,但社會習慣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新科技、新治療或新gimmicks(亮點)之上,不論報章健康版或電視醫療資訊節目,大部份專訪也屬此類,相反,講基本或常規治療的只佔少數。新科技是否一定勝過常規治療?這點仍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我們平時用得最多的是後者,能讓最多病人受惠的亦是後者。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