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排,友儕間都議論紛紛,樓價會幾時回落呢?可能我的朋友間,大多數是收入比較穩定一族,況且他們父母也上咗岸快退休,絕對願意借出首期,所以好多friend都想「上車」。姑勿論現在樓價高定低,入市錯定對都好,令我最百思不解的是好多港人,對買樓的資訊好有研究,但對買家具及燈飾有許多錯誤見解。個啲謬論是七八十年代遺留至今的,真係笑死人!
1.買燈飾嫌60 watt唔夠光
真的,這是我每天都聽到客人的要求,嫌燈具只能放上60 watt燈膽唔夠光亮。無錯,不少港人小時候像我一樣,是白色光管燈下長大,而且仲要係打孖嗰隻(兩條燈管一起開着)。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港人對「光到爆」嘅環境習以為常。講真呀,今時今日,香港人出trip多過食飯,住過咁多靚酒店,仲唔明白舒適的光度色溫的重要性嗎?你有幾何見過thai spa會裝大光燈呢?
而另一點大眾唔明白的是每個area應有不同的強弱的裝置。飯廳應最光亮,比較下睡房應最暗。但好神奇的是太多港人要求在睡房天花上裝置高火數的大燈。很多人甚至用上大酒樓常見的大水晶燈在睡房內,而每次問客人為何,通常答案係因為女主人要夠光度搵衫。真係「吹脹」!
仲有,lighting effect要造得靚的秘技,在於盡量減少direct lighting(直射光)。舉一個例子,你就會明白。如果天花上只有一個光禿禿的燈泡,對比燈泡外有燈罩,你說前者或是後者比較靚,及更能令戶主的面色好看呢?不用多說,都自然明白後者比較好啦。所以通常反射或燈膽被罩着的燈具會相對地能夠create ambience。
若果你家中有老人家,所以飯桌的照明有需要比較明亮,我會建議你買Artemide出品的Pirce Lamp,因為它是可以裝設400 watt太陽管,夠光兼係黃光,而光的方向是先投射上天花板然後反射下來,所以用家不會出現大眼袋或毛孔暴現。你……想唔想靚呀?
2.對高背梳化的迷戀
不明所以,但港人對高背高頭枕的梳化,有着瘋狂的obsession。有句廣東話叫做:「攤屍」。但西方人是不會明白的,皆因西人的「crash on the couch」是打橫瞓在梳化看書,所以外國人喜歡矮手柄或無手柄的梳化。港人則不同,由於香港人最鍾意「攤屍」睇電視,因此要頂住條頸保持眼睛與電視垂直line up 。其實這個姿勢對脊椎及頸椎是不健康的,所以名椅Aeron Chair就永遠不會生產有頭枕的設計。
姑且不去爭論舒適度的分別,皆因這方面是因人而異,但不能否認高背梳化比例上是很難看。
如果要style得靚又要有得「攤唞」,我認為梳化用矮背,配襯一張高背單座吧。且看 Patricia Urquoila為西班牙品牌Kettal設計的Vieques系列,就是用上這個配搭。因為梳化一般都比較有長度,如果仲要高背就會太bulky looking。單座則相反,越窄越高就越好看。
3.搵足一世的窄枱及電視架
提起家具的黃金比例,在桌子這個類別是至為重要。不合比例的枱形除了視覺上扣分外,亦有承托不穩的風險。但許多港人,常常幻想會找到一張30cm深,110cm闊的枱。(但我唔知他們用來放甚麼?估計係用來攝大門翻入撞埋牆角嗰個鬼鼠位。)也許我見識淺薄,在下從未見到歐洲大廠會生產這個比例。比較common的是40cm深×120cm闊,但枱高則減低至70cm,以免出現香雞腳(見圖)。我有些客戶多番尋覓此畸型比例不果,甚至找老師傅造,但每每給師傅痛罵,因為太窄太高的桌子是頗容易弄翻的。鬧得好!
為了慳每一吋空間的港人,又怎會放過電視架的深度呢?好幾年前,電視牛龜咁大部,電視架深度有兩呎多。但今時今日,若果你不是膽機粉絲,可能45cm深已經夠用。可惜歐洲大廠則沒有與時並進,暫時仍在生產50cm深的電視架居多。唯一有一家Galotti & Radice剛推出的Air系列,有35cm深的選擇,但只可用於吊櫃version。但港人這個50cm以下的要求卻頗合理,今勻我都係企喺港人這邊。
作者:招國偉@aluminium(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