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赤化香港 - 左丁山

經濟赤化香港 - 左丁山

政府宣佈限制奶粉離境後,梁振英第一時間邀功,在個人網誌話有事應管就要管。管制係會上癮嘅,睇吓新加坡就知,一切管制皆假為你好之名;怕你癡肥,立例唔准飲可樂;怕你破壞,立例不准食香口膠;你怕租金貴,立例實行租金管制……一啲民粹主義不知就裏,俾社會主義者打咗迷魂針,想壞腦,樣樣要政府管一管,俾政府用溫水煮蛙都唔知,管吓管吓就發覺失去好多經濟自由,要靠政府官員發號施令,之後就會慢慢管到政治,逐步為廿三條鋪路咯;一啲人成日講反赤化,殊不知自己就發表言論要求政府做乜做物,反X霸權反Y霸權,最後就係重返共產主義經濟思維(例如回購領匯、回購東隧西隧,收購巴士,不准兩電加價,不准外地人買樓等等),將香港赤化,一啲天真記者評論員為經濟赤化香港大聲疾呼,尤其無知。
香港經濟之有今日,可能出於偶然。二次大戰,英國得美國之助打贏日本,收復香港,一時之間,百廢待興,不知如何是好,好快中國就有國共內戰,國民黨節節敗退,大量避秦難民湧到,港英殖民地更加手忙腳亂,能夠應付日常運作不出亂子,已屬難得,邊度有時間去諗長期政策,左管右管吖。當時英國面臨殖民地紛紛要求獨立問題,根本無暇理會香港,於是港督有好大獨立施政權力,佢地嘅決定就係既然冇法子管,不如任其自然,隨遇而安,碰啱有位思想性人物叫做郭伯偉,負責財政經濟事務,係自由市場信徒,香港經濟自由因此而生。
當時獨立嘅印度有大批劍橋牛津畢業嘅經濟學家回國貢獻祖國,呢班英國訓練出嚟嘅精英信奉保護主義、干預主義、人民愚笨不懂主義,以精英思維搞印度經濟規劃,不容許市場自由運作,結果就係瓜晒,成個印度至今無法擺脫貧窮。今日印度叫做好啲,乃拜九十年代改革開放之賜。英國戰後係歐洲病夫,全靠戴卓爾夫人一九七九年上台之後,打破干預主義常規,鎮壓工會,私有化國營企業,英國經濟先至有起色。香港整體發展成果,不算完美,但在不干預主義之下,點都算係亞洲繁榮城市,如果民粹主義要經濟赤化香港,梁振英大力配合,香港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