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病房內的利是花 - 蕭煒春

兒童病房內的利是花 - 蕭煒春

立春之日,哮喘突襲。「媽咪,我覺得自己吸得好少氣。」小芊自幼已患有哮喘,每年總要發作好幾次,每次都是因傷風感冒而引發。近日她除了例牌地在半夜有幾聲咳嗽外,並無異樣;這幾天卻突然呼吸困難,這一刻明明生龍活虎,下一刻彎下了腰,連平路也走不了。「我個肺好似無氣。」過去從未出現如此毫無預兆的喘症,經兩位醫生診斷,堅持要她入院觀察。
問題出現了,應該到私家還是公立醫院?自我離開職場後,並無及時為孩子們補購醫療保險,私家醫院收費之高昂,所謂中產家庭若無保險金的幫補,恐怕孩子出院了、父母會重傷。於是乎,小芊入住了伊利沙伯醫院的兒科病房。事先聲明,雖然我們是醫管局員工家屬,但過往甚少光顧公立醫院,而正正由於是員工家屬,更加不敢造次,一切入院手續循規蹈矩,換個直接一點的說法,即完全沒有「撻朵」,是經歷了公院真實的服務水平。
「緊急情況,等候30分鐘;次緊急情況,等候210分鐘;非緊急情況,等候320分鐘」,急症室跳字版上的計時器令人相當絕望,但其實我們到埗時正值下午,人流不多,因小芊曾出現呼吸困難,被醫生歸類為情況緊急,數分鐘內已獲診治。「真係唔好意思,因為病房實在好爆,所以可能要等耐少少,請你哋先坐低休息一陣,有問題隨時搵我哋。」這是替我們辦理入院手續那位先生的原話,對比起私家醫院不斷查問你購買的醫保保額,這一小時的等待不算過份。
到達病房,姑娘們的確忙得不可開交,但大部份人和顏悅色,而且不忘為剛到達的小芊預留了一份晚餐;在匆忙間多次被我截停探問,也很耐心的向我解釋。探病時間超長,由中午十二時至晚上八時,其餘時間也非硬性不可進入,姑娘們說不想病房人太多而已。只有六歲或以下的小童才可有大人留宿照顧,八歲的小芊漫漫長夜可並不寂寞,病房內全是港童,左鄰右里竟交淺言深,來個促膝談心。第二天中午我再到達時,小妮子精神抖擻,因為「昨晚開了(傾偈)派對。」
留院病童很多都因呼吸道感染或出現持續發燒徵狀,需要一住多天。午飯過後,一些叔叔、姨姨會來替他們補習功課,又或在圖書閣拿些適合其年齡的書籍鼓勵閱讀。對於小芊這類短期留院觀察的,一位護士姐姐會專門來教大家做手作,小芊做了一朵應節的利是花,用五個利是封加釘書釘摺成一朵紅花,教的興高采烈,學的也興致勃勃。
肺部X光檢測與鼻液化驗都沒異常,醫生結論小芊純粹是哮喘發作,我們估計是受到內地毒霧南下的侵害。開了藥,可以出院回家了。我很計較地評估若當初選擇入住私家醫院,連串化驗加上一天住院、醫生三次巡房、藥費、膳食等,保守估計埋單至少三至四萬元。金錢以外,公院的服務水平的確叫我刮目相看,撇除床單的污漬比較礙眼、食物質素連饞嘴如小芊都大叫難吃外(可自行外購),公院較之私院並不失色,窩心服務譬如教做手功等,更明顯可減除病童對病房的恐懼,最重要是感受得到醫護人員對病人的用心。當大部份私家醫院已淪為內地富人的醫療後盾,各項收費大幅漲價仍然一床難求之際,難得主要服務香港人的公立醫院水平不斷提升,港人港院讓香港人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