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托爾斯泰口中的林肯 - 盧峯

國際Z世代︰
托爾斯泰口中的林肯 - 盧峯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Leo Tolstoy)說了一個有關美國總統林肯的小故事。1908年他到歐亞接壤的北高加索鄉村地區作客,村長及家人、朋友熱情款待他,還纏着要他說偉人的故事。托爾斯泰從阿歷山大大帝、凱撒說到拿破崙,滿以為可讓大家滿意。誰知村長突然站起來,朗聲的說托爾斯泰遺漏了一個偉大將軍及統治者,他的名字叫林肯,他居住在美國……(His name was Lincoln and the country in which he lived is called America……)
托爾斯泰看到他們眼中的渴望之火,便把林肯的生平事迹、奮鬥及被刺經歷娓娓道來。故事說完後,村長央求托爾斯泰送給他一張林肯照片,托爾斯泰很快就從隔壁城鎮的朋友處拿到一張再送予村長。村長接到相片時像祈禱般念念有詞,雙目含淚,感動不已。

Doris Kearns Goodwin的《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不及托爾斯泰說林肯故事時那麼有感染力,也沒有為她贏得一隻純種阿拉伯馬,但這本七百多頁的傳記史料豐富,條理分明,好些場景讀起來更有置身其中的真實感。例如1860年共和黨提名總統候選人大會。會前誰也沒估計到這位寂寂無聞的鄉下律師會當選,熱門對手如Seward更以為自己憑反對黑奴的鮮明立場能在第一輪投票中就勝出。但實際上共和黨內對黑奴問題有不同立場,有的州代表比較同情南方州分的想法,認為黑奴是私有財產,不能輕易褫奪或解放。林肯比其他候選人都清醒,明白共和黨內的分歧。於是他盡可能低調行事,沒有着意挑起不同陣營矛盾,反而盡力居中斡旋,以爭取最大共識為目標。正是在這樣務實、巧妙的部署下,林肯從第一輪投票大幅落後Seward到第二輪投票只輸三票。當第三輪投票開始時,各州代表屏息靜氣等待其他州宣佈投票支持誰;到俄亥俄州代表站起來表示把四張票轉投林肯時,全場鴉雀無聲,不敢相信,因為這意味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過了不知多久,支持Seward的一方傳出一陣又一陣哭聲,「很多大塊頭哭得像孩子一般」。

除了激動人心的場面外,書又仔細勾畫林肯如何敢於用人,敢於選擇政見不同的重量級人物進內閣,讓他成為巨人的領頭羊而不是政治侏儒的班長。他當選總統後,老對手Seward成了國務卿,另一位對手Chase則成了財長;至於他解放黑奴時面對的鬥爭、戰爭更非常人所能承受。
看史匹堡的《林肯》以前大可以看看這本書,更立體、仔細的了解這個被托爾斯泰稱許為"bigger than his country - bigger than all the presidents together"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