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減退】
1981年以法定組織形式成立的銀行公會,角色包括制訂銀行經營守則,而為業界貸款交易提供參考息率基準的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一直由銀公擁有。過去銀公肩負管理Hibor機制、報價行檢討及日常運作職能,但發生倫敦美元同業拆息(Libor)操控事件後,市場主導的運作模式漸隱退,監管當局在拆息定價的參與已隨着國際形勢驟變而抬頭,銀公雖仍擁有Hibor,但管理權有被「搣柴」(重要性削弱)之嫌。
馮孝忠:做法恰當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強調,Hibor日常運作交由財資市場公會(TMA)運作,但Hibor擁有權仍屬銀公;該局助理總裁劉應彬補充,銀公位置仍相當重要,以確保認可機構訂明的委任經理符合所要負責的職能。
對於金管局公佈,考慮了早前銀公提交的意見及TMA檢討報告,才定出今次監管措施,銀公表示高興,並將繼續與金管局、TMA及會員銀行合作,落實有關措施。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不認為新安排下銀公有「被搣柴」之嫌,他指由市場專業界別代表組成的TMA負責Hibor日常管理屬恰當做法,否則由銀公旗下再成立專責委員會從事相關管理,反增加營運成本。
金管局目前以法定指引形式監管的範疇,包括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活動,共用商業信貸資料等;不少業務運作則以營運守則形式實行,如穩健薪酬指引、電子銀行監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