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戴爾的聯想 - 丘亦生

金融雲端:戴爾的聯想 - 丘亦生

兩家同年出生的公司,在同一條路上追追趕趕,情節猶如龜兔賽跑。戴爾電腦達者為先,12年前已成為全球PC一哥,不過其後迷失方向,未老先衰,昨日更宣佈私有化退出股市。另一邊廂,聯想(992)公佈盈利創紀錄之餘,PC一哥的地位唾手可得,並且獲重新納入恒指。這是反映中國模式的勝利,還是夕陽無限好?

1984年,就在柳傳志成立聯想集團的同時,Michael Dell以1,000美元創辦戴爾電腦。少年得志的Dell,四年後便實現美國夢,把公司上市,憑着創新的直銷模式,把一眾PC商打個落花流水,2001年已成為全球PC銷售霸主,這股長江後浪,甚至逼得IBM撤出PC市場,把個人電腦業務拱手讓予聯想。

智能電話冒起 PC市場捱打

無限風光背後,往往潛伏暗湧,Dell始料不及的,是蘋果引爆了智能電話革命,及後又憑空打出一個平板電腦市場,兩種新興裝置,大大影響了PC的需求,令PC市場持續出現萎縮。同一時間,戴爾的低成本優勢,又被聯想步步進逼。為救戴爾,2004年退位的Dell,三年後再出山,不過正如邢李㷧重返思捷(330),未必便能令思捷翻生一樣,Dell這幾年雖然東征西討,開拓如數據中心等新業務,但依然未能力挽狂瀾,彌補PC業務收縮的影響。去年美股表現秀麗,但戴爾股價依舊要逆市大跌三成。
今次Dell聯同私募基金,以管理層槓桿收購(LBO)的方式私有化戴爾,是想買時間及空間,讓公司不用面對投資市場的指指點點,季季向小股東交業績,又可節省派股息的開支。

戴爾私有化 研發能力成疑

不過,為私有化揹上170億美元債務的戴爾,是否還有充裕財力去做研究開發?突破先前的掣肘?
落入困局的不單止戴爾,惠普近年不斷為錯誤收購作出天文數字撥備,元氣大傷,管理層能力更備受質疑。高手過招,犯錯最少者勝,造成聯想冒升的有利背景。聯想近十年,不斷摸索國際化的道路,高價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後,一度消化不良,但沒有把教訓浪費掉,終於「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一步步越過戴爾及惠普,今年有望成為全球PC一哥。
霸主地位有多重要?「大家都知世界第一高峯是珠穆朗瑪峯,但你知世界第二高峯嗎?不知道。」聯想董事長楊元慶便曾這樣解釋稱霸的意義。有了這個領先的市場地位及分銷網絡,再開拓其他電子消費品市場便事半功倍。
不過,PC業可不是不動如山,而是退守萎縮中的市場,即使登頂,但若腳步浮浮,冷不防一個觔斗便墜山。過去十年PC排名變來變去,登高者大多不能把剎那光輝化做永恒,聯想不想成為峯頂的短暫過客,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態,為PC業的未來找一條出路。
與此同時,我不會這麼快write off戴爾,今次閉關reboot後,或許會有奇招突出,龜兔賽跑仍未分勝負,看誰笑到最後。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