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TIVAL】
農曆年是每個家庭煮婦大展拳腳的時候,由長輩承傳下來的製糕點秘技、家裏的揮春、鮮花佈置,簡單如一個全盒都盡見心思,海味店恒興行第二代負責人「家嫂」用Christofle盛載賀年蜜餞;陳妙蘭為逗兒子開心自製幸運曲奇與12生肖曲奇餅;大師姐的古董全盒裏有親人最愛的茨菇片,不平凡的人連全盒都與別不同。
記者:黃碧珊 黃子配 攝影:黃偉傑 麥永健
中式全盒配西式食品
陳妙蘭每星期都會在紅山半島大宅大宴親朋,愛下廚的她每逢過年就最忙,年年都會親手做油角、芋蝦、糖環等應節食品,不過卻從不買瓜子,「我有兩個仔,『瓜子瓜子』,意頭唔好,一定唔會買。」為了兒子,她的全盒全都是小朋友至愛的糖果朱古力,她今年更自製幸運曲奇及生肖曲奇餅應節。每年她又會做各式賀年糕點,材料她也講究,蘿蔔糕指定要用鏞記或西苑200多元一斤的臘腸,瑤柱蝦米則必定在她從小光顧的灣仔西昌海味購買,今年她就一共做了60底蘿蔔糕送禮。
家傳寶碗載油器
家族經營海味生意已40年的蘇啟國特別着重意頭,他說:「做傳統生意講求意頭,瓜子有抓銀之意,糖蓮藕就是年年都有,使用過後生意興隆,就繼續既有習慣。」那個圓形入榫紅木全盒30多年前已開始使用。在芸芸賀年食物中,蘇啟國最喜歡吃煎堆及笑口棗。還記起小時候,已故的祖母每年親手做油炸小食,有一年他一口氣吃了六個煎堆,專用作盛載油器的三個小盤,也是祖母約於三十年代購買,並留傳下來,只於農曆年使用。
古董全盒藏回憶
退休前麥麗敏是美國上市公司的科技總監,但家中使用的全盒卻傳統十足,30多年前麥麗敏與丈夫及最親近的七哥一起到番禺旅行,在舊式傢俬店購買一個玻璃上有脫色彩繪的二手入榫紅木全盒,估計約1930年製造,在民間使用。每年使用這古董全盒時她都會想起已離世多年的七哥。
珠紅漆器盛日本柿
人稱「家嫂」的廖淑雯家住舂坎角的五層高獨立屋,收藏逾千件餐具。「每年年廿九與家姐一齊炸油角,年卅晚放進全盒。」全盒她都有兩個,鋪上金箔的日本珠紅漆器全盒和法國銀器Christofle,還有珍藏的碟、盤及架,鋪滿整張餐桌。全盒內容一點都不馬虎,有La Maison du Chocolat的朱古力,自己焗製的果仁,不可或缺的是日本本州中部長野縣信州的市田柿,經自然風乾而成,入口仍然富彈性,而且甜度特高,果霜遍佈柿餅表面,於600年前已是出名的高級食品,138元只有九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