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哈佛商學院協會在上周六舉行一年一度的研討會,除了協會主席梁錦松和哈佛校友如馮國經、周松崗等等,還邀請了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參與。周鴻禕創立的這家startup,先後與內地互聯網巨頭騰訊(700)、百度開戰,在夾縫殺出生存空間。這段大衞vs哥利亞的商戰故事,連身兼香港哈佛商學院協會會長的倪以理,以及不少同場哈佛校友,也為之折服。
問:「金融中心」 答:倪以理(Joe)
免費推防毒 顛覆行業
問:Joe,我知道今年香港哈佛商學院協會的研討會有很多猛人出席。
答:協會從今年開始每年都打算舉辦一個大型的研討會,邀請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和他們的嘉賓參與,每次會找一些大家應該關注的議題。今年其中一個主題就是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和創新,講者之一是奇虎360創辦人周鴻禕。周本來做防毒軟件的公司,搞了幾年,發現中國的網民喜歡用盜版,賣軟件前途有限,於是索性把他的防毒軟件免費開放給網民,結果搶到中國市場九成多的市佔率,顛覆了整個行業。
奇虎現時同百度爭奪網上搜尋服務,以及手機安全系統的防毒軟件市場。要以小勝大,周鴻禕在研討會上分享了宣傳奇謀。
他說上星期亮相湖南衞視、中國好有名的娛樂綜藝電視節目,為展示自己的手機保安系統功能,當眾將自己的手機電話號碼公開,宣稱除了電話簿內的聯絡人,其他人無論點打都好,都無法破解奇虎的手機軟件,事後更利用這片段在微博宣傳,結果兩日內周鴻禕收到1.5萬個致電。
研討會當日,我坐在他旁邊,發現他的電話每隔2、3秒便震機,不斷彈出「攔截提示」。周鴻禕笑說,當日想不到的是,雖然成功攔截電話,但手機卻極速無電,甚至要問我借電話。
周鴻禕的微博有500萬粉絲,再加上將電話號碼在全國的綜藝節目公開,竟達致免費宣傳的目的。
以前,我也覺得中國互聯網公司都幾多copycat,外國有amazon,中國又會有中國版的amazon。但觀察周鴻禕後,會見到中國創業者的顛覆性,對整個中國互聯網都有些改觀。
問:周鴻禕很懂得打輿論戰,年前與騰訊的「3Q大戰」,令公司知名度大增。
答:周鴻禕有很多take it personally的宣傳,令行業裏頭的競爭者不喜歡他。但我留意到,成個研討會裏面,聽完之後,都覺得他的說法有其道理。換轉站在他的角度,對住咁多互聯網巨頭,大公司一可以抄,二可以挖,搶走你的人才,startup點同佢打呢?
在美國上市的奇虎,去年受到七次像渾水這類型的short seller攻擊,但公司股價仍可翻一倍,都算真金不怕紅爐火。有對沖基金經理在研討會上直言,去年的投資斬獲,部份可以歸功於投資奇虎。Short seller的攻擊反成一個平買股票的機會。
今時今日,創業者要去取勝的時候,也許就是需要多一點周鴻禕這種street fighter的attitude。
抄襲難持久 必須創新
問:內地幾間互聯網的公司,感覺上也是美國早期不同類型的翻版。你們怎看這種情況?當幾大公司發展到目前規模的時候,行業怎去鼓勵創新?
答:這個跟資金的來源也有一點關係,好多投資內地互聯網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都是美資基金。他們偏向投資於一些中國版的Yahoo!、amazon,因為比較熟悉其model,令到中國互聯網公司的copycat比較多。
但中國這種憑抄出來的發展方式不可行,好像團購網Groupon成功,內地就有4,000個團購網出來,競爭太激烈,不再做創新時,只會是偶然一、兩個winner takes all,其它的都會全軍覆沒。
周鴻禕覺得,最好的innovation就是創業者自己做。他過去投資在100間公司,有些是minority stake,有些是大股東,到最後可以跑出來,也幫得到奇虎。他認為,奇虎自己要去國外發展,難度很大。相反,借錢、借technology給外國有潛力發展的公司,能闖出去的成功率較大。
當然,在美國矽谷,早已流行這種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利用企業內部的風險投資基金入股其他公司。有時利用公司外的資源和環境,才能做到爆炸性的增長。
問:在研討會上,大家怎樣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未來?
答:研討會一位嘉賓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季衛東指出,首先,過去幾年,中國大概有2,000間科網公司被風投基金入股,但每六萬家科網公司只有一間能成功上市。在數字上,中國互聯網公司很大機會出現整合潮。
其次,mobile上網熱潮,會對整個互聯網格局有好大改變。第三,就是e-commerce,去年11月11日的光棍節,只是淘寶網一天的生意就有30億美元,是史無前例的事。如何面對從網上對網下(Online to Offline)的競爭,對於傳統公司的挑戰很大。
倪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