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 搶試Amarone新酒

冰天雪地 搶試Amarone新酒

都說天氣像少女心事,剛剛在意大利Veneto的維羅納參加Anteprima Amarone 2009試酒會,抵埗時天高氣清,儘管相比香港的天氣仍有點冷,但我的北歐酒友已經視為避寒之旅。豈料第二天起床,外面竟然白雪紛飛,到了下午,山頭已經全被白雪掩蓋。我在去訪Tenuta Chiccheri途中,司機忽然停車,原來要為車輪套上鐵鏈。我倒樂得清閒,趁機為白色的葡萄園拍照。

相信當地的酒莊並不會像我有同樣的閒情逸致,釀造葡萄酒,是一盤望天打卦的生意,天氣越變幻莫測,他們的產品便會越沒有保障。
幾年前,整個歐洲仍在被熱浪困擾,科學家以至扮科學家的政客均跑出來宣稱全球暖化,現在,卻出現了歷史性低溫的寒冬,我上年同一時間在維羅納也遇上下雪,我的意大利朋友都展示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反常的天氣,正是釀酒師的最大挑戰。
酒莊通常都會自吹自擂悠長的歷史,對於一般消費者,酒莊歷史的唯一意義是他們經歷過幾多不同的天氣變化。一年365日,沒有一年的天氣是一模一樣的,只有經歷過反常天氣的釀酒師,才知道非常時期要用甚麼非常手段去處理收成的葡萄,換上不夠經驗的新手,我們便成為了他們的白老鼠。
今年是Anteprima Amarone試酒會十周年,主角是尚未上市的2009年新酒,剛巧這是Veneto遇上歷史性炎熱天氣的一年,正好是考驗各酒莊經驗的一課。即管賣花人如何讚花香,是龍是蛇,還是逃不過一條舌頭。
Amarone是意大利名酒,全名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意思是在Valpolicella出產的Amarone酒。顧名思義,這酒只可以在Valpolicella地區釀造,由於她近年成為國際酒壇寵兒,銷量比被稱為「王者之酒,酒中王者」的Barolo更高,所以越來越多村莊申請加入,希望可以叨上明星光環,Valpolicella的產區變得越來越大。為了以正視聽,在1968年前已經生產葡萄酒的Fumane、Marano、Negrar、San Pietro及Sant'Ambrogio四條村可稱為Classico。雖然這不是一個等級,但基於老村先取寶地,出產的葡萄酒往往被看高一線。

除了放在木盤風乾,另一個Amarone傳統風乾葡萄方法是整串掛在牆上,稱為Picaie。

意大利人稱風乾葡萄的方法為Appassimento。

白雪皚皚的葡萄園現身只花一天。

風乾葡萄提升濃度

Valpolicella本來是一個DOC(指定命名葡萄酒產區),生產的葡萄酒包括了Valpolicella,和三個變種,分別是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Recioto della Valpolicella及Ripasso。說是變種,因為四款酒採用的葡萄品種相同,均是Corvina、Molinara、Rondinella及其他意大利土著葡萄,但釀造方法卻各有不同。前兩者是先將收成的葡萄原串放在室內風乾三至四個月,然後才榨汁發酵釀製,這種釀酒方法意大利人稱為Appassimento。Ripasso則比較取巧,是將釀造完Amarone的酒渣加入Valpolicella進行第二次發酵,以零成本增加味道。
由2009年開始,Amarone及Recioto被獨立出來升格成為比DOC更上一層樓的DOCG,Ripasso亦堂堂正正成為了DOC。
Amarone的誕生本來就是釀酒師對天氣的應變方法。在沒有人提出全球暖化的年代,Valpolicella的天氣清涼,葡萄難以完全成熟,釀成的酒不是過份淡薄就是帶有青味。為了提升葡萄汁的濃度,釀酒師把葡萄風乾,便可以打造出澎湃大酒。早期的Appassimento只釀甜味版本的Recioto,到了1950年代,才有酒莊開始生產不甜版本,Amarone橫空降世。短短60年,Amarone的聲望已經遠遠超越了各同門師姊妹,成為意大利第四大最暢銷酒款。
法例規定Amarone必須最低含有14%酒精,由收成年份的十二月一日起計,必須熟成最少兩年才可上市,如果是Riserva珍藏級,熟成時間更要延長至收成年份的十一月一日起計的四年。不過,一般酒莊認為需要更長時間才可以馴服Amarone的野性,所以會自行延長熟成時間,例如其中一家最早生產Amarone的酒莊Bertani,她們的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 Classico的木桶醞釀期是六年,灌瓶後要再陳放一年才會正式上市。

Tregnago位於山區,氣溫比維羅納低很多。

Pasqua酒莊成立於1925年,莊主站在昔日原裝海報下。

Monte Zovo旗下的Valpolicella及Amarone。

Santa Sofia的老年份Amarone。

冷暖天氣現不同味道

在Anteprima Amarone登場的美女均是2009年,當然全部尚未面世,部份更仍在木桶熟成階段,酒莊特別從酒桶抽取樣本,送到會場Palazzo della Gran Guardia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酒評人搶先品試。第二天,更開放給公眾,讓萬千酒粉有機會齊齊一親Amarone新酒香澤。
去年大會低估了Amarone的吸引力,只預備了很少座位,空間主要集中在酒莊攤位。今年作出改善,我可以安坐試酒室,由專業侍酒師為我奉上合共58款2009年的Amarone作蒙瓶試飲。一如所料,各酒品質頗見參差,好的帶了我上天堂,差的害得我來不及吐掉。明顯地有些釀酒師未能好好掌握熱氣候的應變,釀成的酒失去了Amarone應有的光彩。
基於Amarone是以葡萄乾釀的酒,幾乎沒有水份的葡萄,糖份被推至極點,甜度當然不缺,可是葡萄酒非常重要的天然酸度卻處於危險地帶,過高的糖份會令到酸度相對更低,因而失去平衡。2009年炎熱的天氣令到葡萄比往年更加成熟,果糖含量更進一步。相信有些葡萄農恐怕葡萄過熟,於是決定提早採摘,結果出現了過青的味道。至於不小心讓葡萄過熟的酒莊,釀出來的酒甜度過高,已經完全失去了Amarone「勁苦」的原來意思,幾乎是要向Recoito看齊了。
一口氣試完之後,我取得了酒的名單,一拼我的品酒筆記,便可揭開神秘面紗,知道我今年的心水選擇包括了Cantina di Soave、San Felice、Tezza、Bertani、I Scriani、Ca Rugate、Massimago、Corte Sant'Alda、Piccoli Daniela、Giuseppe Campagnola及Santa Sofia。其中最能誘惑我的是Bertani Villa Arvedi,她甚至只是在非Classico區的Valpantena出品,木桶醞釀期比Classcio系列短,只是30個月,但展示的是飽滿的水果氣息及幼滑的單寧,更重要是她保持着應有的天然酸度,整體味道非常平衡。
試酒會之後,大會安排了我去訪Albino Armani、Monte Zovo、 Delibori Villabella、Tinazzi、Latium、Tenuta Chiccheri、Pasqua、Tezza及Santa Sofia共九家酒莊,讓我有機會品嚐她們不同年份和系列的Amarone及其他酒款,更進一步了解各莊的釀酒哲學和理念,認識每一瓶葡萄酒背後的故事。冷暖人情一如天氣,每個故事同樣散發着不一樣的味道。

一年一度的Amarone新酒試酒會。

Albino Armani莊主夫人很重視保育瀕臨絕種的意大利土著葡萄。

Anteprima Amarone會場Palazzo della Gran Guardia。

Santa Sofia莊主Giancarlo Begnoni對他的Amarone深感自豪。

Latium莊主似乎對他的2011年收成非常滿意。

灌瓶後的Amarone還要經過一段時間原瓶陳放,待酒質穩定才會正式上市。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