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舞獅搶炮,打交多過食飯,況且擒高擒低,無非為咗張紅紙,有失斯文」。新春舞獅帶來喜慶,但電影《一代宗師》這番話,也點出人們對舞獅的「標籤」。一群龍獅教練數十年來努力「漂白」,讓舞獅走進學校,又融入潮獅、Hip Hop舞等,只為「不失傳統、更勝傳統」。
記者:翁煜雄
「聽到好大感觸」。姜偉忠金龍醒獅團由姜氏三兄弟主理,弟弟偉池(三姜)也因《一代宗師》內葉問的話而感慨,「讀中二時喺商場幫阿爸舞獅遇到訓導主任,佢第二日喺班上叫大家小心我,舞獅唔慌好人。套戲係60年代,𠵱家唔同」。
如今舞獅已非只代表「收陀地」,酒店、商場新春都見夏國璋龍獅團等旗幟,「着晒制服,笑容都要練過」。第四代傳人夏敬文說,蛇年新春生意額較往年多逾15%,舞龍獅也需融入新元素,「唔只播Hip Hop音樂,仲搵郭富城嘅dancer扮大頭佛跳埋舞。」
傳統舞獅只有劉備的皇者之黃、關羽的紅及張飛的黑,但今日幾乎七彩,「呢啲係幫猿人、adidas整嘅獅」。大姜姜偉忠說當初也遭叔父非議,但仍堅決革新,如唐樓天台武館遭投訴嘈吵,便創先河搬到工廠天台。現今年輕人怕辛苦,夏敬文也不逼徒弟紮馬,改為練跑、健身。
50年代舞獅隨功夫南下,並如功夫也分南北。夏敬文說父輩80年代引入南獅北舞,將南獅15呎長獅效法北獅縮至7.5呎,「因為獅頭獅尾近咗。當初好多人笑我哋,之後都學」。
感動導演拍紀錄片
曾執導《童黨》等電影的劉國昌偶然認識姜氏,看到少年成員失足跌下梅花樁,縫九針後也嚷着參賽,他決定自資拍片《獅子與我》紀錄這份熱情。
姜氏的武館掛有「一代宗師」橫額,大姜笑指先人靈位:「佢哋先係。」三姜笑說:「三聯會幫我出本書《我不是師傅》,我唔想做師傅,因為師傅唔錯得、唔變得。」
龍獅教練們沒有忘記轉身,眼前身後都有路,讓舞獅傳統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