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幣業務 台搶港生意<br> 業界:港需加強拓債市

離岸人幣業務 台搶港生意
業界:港需加強拓債市

【本報訊】上月底,中國向台灣給予1000億元人民幣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今日起有45家台灣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兩個舉動有助增強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香港面臨挑戰升級,有本港中資銀行界人士稱,台灣銀行正在搶香港生意,香港需加強發展債市,增強金融中心競爭力。

台灣央行昨表示,目前已有45家銀行完成與清算行的開戶手續,今日起開辦人民幣業務。台灣人民幣清算行中國銀行的台北分行也表示,將自今日起提供台灣本地人民幣兌美元現滙,以及人民幣同業拆款報價。此意味台灣離岸人民幣業務全面啟動。

「多隻香爐多隻鬼」

本港中資銀行界人士對本報說,台灣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漸成型,對香港來說,是「多隻香爐多隻鬼」。他提到,越來越多國家如新加坡與倫敦,正在推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個個都想做離岸人民幣中心嘅一哥,香港今日仍有優勢,台灣現時只做人民幣的貿易業務,中台之間的此類業務,香港做的不多,故此範圍上,中港之間談不上威脅兩字,但往後誰敢說。」
上述人士稱,香港除要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視野要寬一點,除了要推人民幣相關產品,亦要全面性發展不同貨幣的債券,「不要單放在股票上,要發展債市才可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亦令自己在離岸人民幣業務上更具競爭力。」
事實上,台灣央行副總裁楊金龍指出,今日起銀行的人民幣存款牌告利率將由市場自由決定,而台灣雖和香港處於競爭關係,但不會限制本地銀行只在本地從事相關業務,也必須要與香港合作。楊金龍續說,「雖然有競爭,也要互補……資金只留在一個池子裏這個池子不會大,互相流通對市場才有幫助。」

中國銀行力爭增加額度

對於外界關切中國人民銀行給予中銀台北的人民幣限額多少,中國銀行首席運營官運營服務總部總裁楊士華表示,將向人行爭取較高的年度限額,且這個限額主要是作為內控指標,不會分配給參加行。而在額度接近上限時,清算行也會提前跟參加行溝通,不會臨時喊停。此外,台灣央行表示正處理中信金旗下中國信託商銀發行人民幣債券的申請,若獲批出,將成為台灣第一宗以人民幣計價的「寶島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