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
臨床身心行為學家李寶能表示,根據疑犯犯案的心理性格分析,他失業後寧願脫離社群長困室內,依靠上網與其他人溝通,也不願意與社會接觸,隨着時間過去,他的自我中心性格會愈發膨脹,甚至會完全丟棄一般人應有的同情心,其他人的生死與自己無關,結果選擇射人取樂,屬危險人物。
他續稱,疑犯用氣槍射人,顯示他喜愛在沒人察覺暗處傷人,從觀察途人受傷的痛苦表情中獲得狩獵的快感,這種行為會逐步升級,他先選擇弱女幼兒為目標,下一步便向難處着手,例如會瞄準目標人物的眼睛,看能否射盲對方,甚或令女性敏感私處受創,激烈偏差行為至被捕才會停止。
理工大學學生輔導網絡主任崔日雄表示,隨着社會結構轉型,80、90後的工作機會雖然存在,但生活質素明顯較九十年代差,形成新一代青少年怨氣甚大,從網上留言及社運運動激烈可見一斑。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