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創66億翻兜金威<br>分析:作價雖貴 策略正確

華創66億翻兜金威
分析:作價雖貴 策略正確

【本報訊】華創(291)幾經波折終於「翻兜」成功,以66.43億元(約53.84億人民幣)擊退多名對手,奪取在廣東具有領導地位、但仍陷於虧損中的金威啤酒(124)共七間廠房及其分銷業務。是次為華創自07年重組以來,最大宗的收購。

記者:吳綺慧 鄭柏齡

分析員指作價不算便宜,但在其他競爭對手苦苦進逼之下,華創以高價收購來鞏固全國第一的寶座,是別無他選的策略。
華創昨日收市後宣佈,旗下持股51%的雪花啤酒,將會以66.43億元購入金威旗下七個廠房,代價全以現金支付,華創會按比例出資。金威佔全國啤酒市佔率逾2%,屬知名品牌,尤其在雪花一直較弱的廣東省地區具領導地位,惟近年經營不善,截至去年6月時虧損近7,000萬元,近月更發出盈警。

華創主席陳朗(左)從金威主席黃小峰(右)手上接過支紙板啤酒,象徵收購成功。 麥永健攝

金威蝕錢 資產平庸

有外資分析員表示,由於金威蝕錢,故無法以市盈率衡量今次交易,「如果用七間廠合共年產能145噸計,即每噸產能賣3,800蚊(人民幣),比起近年華創收購啤酒平均2,800至5,300元一噸,叫係中間位。
不過金威的資產其實麻麻地,品牌喺深圳近年又比青啤(168)追過,但華創一定要keep住收購,來抵擋青啤的強勁攻勢,長遠來講是正確策略。」
近年鮮有出席華創公開場合的主席陳朗,昨日都現身記者會,他認為收購作價合理:「雖然金威有虧損,但我覺得是正確投資,目標提升市佔率。公司以前收購的品牌,大部份在三至五年內,業績都可以turn around(扭虧為盈)。」

定位不變 無融資壓力

陳朗指,收購後金威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定位仍然是「主流啤酒」,售價亦不會有重大調整。華創強調,會以內部資源應付收購,無融資壓力。截至去年6月底,華創手頭現金高達247.6億元,淨現金24億元。
華創的雪花啤酒,一直以22%穩佔全國市佔率第一名,但近年卻被以17%排名第二的青島越逼越緊。分析員表示,華創面對青島的挑戰,去年已經要靠直接減價,來保存市場份額:「小型地區品牌過去幾年都被四大啤酒公司收購得七七八八,相信今年啤酒大戰會更加激烈。」
金威賣盤可謂一波三折。去年初金威首次邀請企業競購,除華創外,包括青啤、北控(392)旗下的燕京,以及比利時的百威英博都有參與,最後得市傳出價50億人民幣的燕京進入獨家洽談,卻因最後價格談不攏拉倒。
至去年11月,金威重新啟動競購程序,華創決定「翻兜」,經過三個多月來洽商,終奪得「美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