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洪聖古廟 體驗漁家春節風情

遊洪聖古廟 體驗漁家春節風情

【本報訊】每逢農曆新年大年初一,大批善信都會爭相到黃大仙祠上頭炷香祈福;但香港仔的漁民則會搶先到鴨脷洲洪聖古廟上香,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平平安安。

鴨脷洲古廟建於清朝

本港漁家文化及漁港歷史日漸褪色,香港仔多個地區組織將在今年新春起,合作推出「港南講旅漁港文化遊」等連串活動,希望展現香港仔避風塘風情,加深遊客及市民對漁港歷史及漁家文化的認識。有逾200年歷史的鴨脷洲洪聖古廟是其中一個景點。昨日洪聖古廟貼出大年初一午夜供善信上頭炷香的通告,而善信於新春期間也可到廟內攝太歲。
鴨脷洲洪聖古廟值理周其仲說,鴨脷洲洪聖古廟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較西貢滘西洲及灣仔皇后大道東的洪聖古廟更歷史悠久。
鴨脷洲洪聖古廟內保存多件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包括乾隆年間製造的鐵鐘、光緒年間製造風水龍船,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洪聖寶誕更有巡遊,與民同樂。
洪聖古廟前的兩根「定海神針」,早於1891年已經豎立。當時港英政府在蒲窩山崗建警署,加上對面是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令當地漁民及居民深感不安,因為民間一向視警署及墳場如兩頭猛虎,值理會遂決定豎立定海神針,以達震懾驅虎之效,安定民心。
85歲的鴨脷洲街坊福利會理事李志祥說,兩根定海神針經歷多年雨打風吹,曾於1986年修復,但近日再發現懷疑被蟲蛀生菌的情況。

古廟前的「定海神針」,漁民相信有震懾驅虎之效。

欠缺資金修定海神針

周其仲說,值理會兩年前曾商議修復,奈何因欠缺資金、進口古木難尋、神針畫工辭世等原因未能成事,值理會亦曾向華人廟宇委員會求助但不果,引述對方指兩根定海神針建於廟外,亦不屬樹木辦管理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