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損傷是僅次於前十字韌帶斷裂的常見膝關節運動創傷,最近獲邀出席在韓國舉行的國際運動醫學研討會,討論處理半月板損傷的最新醫療技術。總體來說,大家都認為,雖然半月板是膝關節裏很小的軟組織,但要處理得好,似乎以現今的醫療技術尚有很多進步空間。
受傷初期出現腫痛
半月板是在膝關節入面座落在脛骨平台上,並承托着上面股骨的「C」字形軟組織。作用包括減低膝關節負重時所承受的壓力,以及協助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因此,若半月板因受傷或被手術切除,會令膝關節裏的壓力容易增加,導致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出現及令膝關節不穩,所以適當的處理及盡量保留半月板非常重要。
大部份半月板受傷是膝關節負重時過份轉動形成,受傷初期會出現腫痛。若受傷撕裂的部份出現脫位,膝關節活動時會出現絞鎖及不能伸直。
處理半月板受傷,分為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兩方面,一般來說非手術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及消炎止痛藥;若嚴重撕裂,尤其出現膝關節活動絞鎖或不能伸直,可能需要手術治療。現時手術治療的主流方法為微創關節鏡處理半月板撕裂,將撕裂部份盡量修補。若撕裂太嚴重,或太遲接受手術,半月板能被成功修補及癒合的機率大減,醫生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要將半月板撕裂的部份切除。
現時國際上很多人討論採用人工半月板及半月板移植方法,希望將嚴重損壞的半月板再造。韓國的國際運動醫學研討會重點就是討論這兩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臨床效果。目前這兩方面研究的初步效果非常滿意,但長遠效果究竟如何依然有待觀察。此外,這種手術有一定的風險,但對於已失去半月板的病人來說,這兩種科技可帶來治療希望。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