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奶粉荒下,供應商聲稱加推逾百萬罐奶粉應市,家長於市面上卻一罐難求。政府認為問題由水貨客造成,藥房卻稱奶粉商扭曲市場供應才是罪魁禍首,如藥房向奶粉商要求增加熱賣的1至3號嬰幼兒奶粉貨量時,供應商會綑綁銷售較少人買的4號奶粉,嚇怕部份藥房不敢入貨;奶粉商又會主力供應願以正價(即建議零售價)出售的超市及個人衞生用品店,方便日後加價。
記者:嚴敏慧 陳凱迎 林社炳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召開特別會議,多間奶粉商於會上指,每年農曆新年前奶粉需求都會較高,強調有足夠奶粉供應,要求政府考慮是否需要限制奶粉出口。但有多名議員質疑為何市面奶粉仍然短缺。
傾向主力分貨予連鎖店
與會的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稱,美贊臣和美素佳兒的初生嬰兒(即1至3號)奶粉需求量最大,但供應商要求藥房綑綁式訂購同樣數量的1至4號奶粉,不容許他們只訂購需求較大的初生嬰兒奶粉,如向美素佳兒入貨,須訂1、2及4號奶粉各兩箱,最受歡迎的3號才可訂到3箱,「搞到我自己間舖淨係4號(奶粉)都有10幾箱!」同場美素佳兒代表表示,會了解事件。
劉愛國接受本報訪問時指,早前奶粉供應緊張,有藥房甚至要向水貨客回購,每罐賣貴約50元。
有藥房老闆向本報透露,奶粉商的綑綁式銷售手法確實嚇怕部份藥房,令他們不敢向奶粉商要求增加受歡迎的2、3號奶粉供應量,導致經常缺貨。該商人又指,因連鎖超市及個人衞生用品店都願意配合供應商要求,以正價出售奶粉,供應商傾向將奶粉主力供應予這些連鎖店,令傾向以低於正價賣奶粉的藥房獲分貨量較少。
雖然奶粉商向藥房及超市收取相同批發價,但該藥房老闆相信,奶粉商希望以正價出售奶粉,是為將來加價鋪路,結果奶粉集中於超市及個人衞生用品店出售,轉瞬間被水貨客掃清,市面繼續無奶粉。
食物及衞生局長高永文則於立法會上指出,本港市場由06年至去年的奶粉數量增加4至5倍,但同期本地嬰兒出生數目只增約1.3倍,相信大部份貨源被水貨客購買出口,政府有必要修例,才能改善短缺問題。新民主同盟及環保觸覺多名代表昨日帶同行李車及水貨車仔,在港鐵站抗議遊行至入境處總部,要求取消一簽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