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銅鑼灣鬧市天價租金再逼走平民小店,該區平民食街渣甸街也被波及,食肆數目較高峯期減近半,街上小食店「如軒車仔麵」也因月租由12.6萬大幅加至20餘萬,要無奈結束經營近17年的心血。鄰近4個舖位同受收舖影響,據知業主擬收回舖位連同兩層樓上舖,一併以最少80萬元租予大型零售連鎖店。「租魔」來襲,平民食店也無法在這裏「為人民幣服務」。
記者:鄭啟源 譚靜雯
如軒車仔麵前身名為景隆園小食,在銅鑼灣扎根近17年,以祖傳秘製魚蛋醬汁打響名堂。老闆李煥填今年62歲,自詡該店是當年全港首間專賣街頭小食的店舖,堪稱小食店的「老前輩」,全盛期於尖沙嘴有分店,月賺30餘萬元。17年來如軒兩度因加租而搬舖,從景隆街1號搬到3號,再退守渣甸街36號地舖。
近期他接獲業主通知加租,800呎舖位月租由12.6萬元,大幅加至20餘萬,決定下月1日結業。
日賣過千燒賣始夠交租
如軒以平民價見稱,3餸車仔麵賣26元,主打的燒賣、魚蛋每串7元。李煥填曾估計,未計人工、食材及水電雜費等成本,最少日賣過千串燒賣、魚蛋才足以應付新租金,「本身我都係賺份人工,點計都圍唔到皮」。
他憶述當初在銅鑼灣開店,月租7萬餘元,魚蛋每串賣5元,17年來魚蛋售價雖升四成,也不及月租逾倍的升幅,「估計渣甸街呢條食街會完全變天,得番珠寶鐘錶舖同藥房先頂得住」。
李煥填一生也可謂「成也樓市、敗也樓市」。1980年他從汕尾海豐偷渡來港,靠親友接濟,後來在灣仔果汁店打工,幾年後索性自己做老闆,開士多賣果汁小食。
金融風暴捲走千萬身家
90年代初他夠錢買舖,花90萬元買下的舖位,96年轉手大賺600萬元,賺得第一桶金,不過在亞洲金融風暴,他將過千萬元身家「瞓身」股市,血本無歸,只好做回老本行,如軒前身景隆園便由此誕生。
「當年電視台金融風暴專輯,仲搵過我做逆境求生個案」李煥填說,捱過金融風暴,很快再夠錢買舖,不過在沙士再度損手,800萬買下的舖位以半價400餘萬售出,分店也結業,「如果守到𠵱家,個舖值成3,000萬」。無緣做業主,最後更苦被業主迫遷,他只嘆不懂投資,未怨過業主一句:「我做唔住就冇謂阻住地球轉啦」。
近期李煥填從地產代理口中得知,業主下月一併收回5間地舖及2層樓上舖,由大型連鎖店以月租80萬承租。在如軒旁邊經營8年的服飾店也指,業主本已答應簽新約,近日卻反口拒租,同樣於3月結業。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渣甸街36號舖位現由冠華家族成員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