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話裝設了一個可以過濾騷擾電話的「鴨舌」,原來每日收到最多電話,不是家人友人情人敵人的問候,而是這些好心借錢俾你的陌生人電話。某某銀行簡直是我忠實良伴,每天至少有兩個電話,關心我是否要現金周轉。
送錢的是財神,我豈不是安裝了一個過濾財神的「鴨舌」?或許可以改名做「嫌錢腥」鴨舌。
問問大家,以前的借錢,和今天的借錢,有何不同?以前借錢的是大耳窿,今天借錢的,其實也是大耳窿,不過今天的大耳窿,裝飾比較多,穿金戴銀,又是美少女又是你借錢列車又是借錢兄弟,形象多變,和以前的大儍哥或者大佬B這些「吸血貴利王」相比,親切好多;不過重點是,財務公司不是善堂,高息之重令債仔無法喘息。
但最大變化,卻是借錢的原因。以前好好的人家,為何要借錢周轉?看粵語長片都知道,無錢交租無錢看病無錢交學費無錢打官司……每每去到貧病交逼,才無奈向大耳窿借錢救命,那個年代,沒有甚麼「易借易還」的口號,借錢絕對是難借難開口難為情,那代表你已山窮水盡,借錢不是甚麼光彩事。
今天不同,你看看借錢廣告的主角,不會再有衣衫襤褸的窮人等錢開飯睇醫生,有的只是一個個衣着光鮮、吃飽飯無事幹、遊手好閒shopping過日辰的年輕人,沒有人再為了交學費而借錢,但卻會為了新婚間屋未買夠精美傢俬而借錢,會為了不能季季買新衫而借錢,會為了不能和女友去環遊世界而借錢。
以前借錢是最後一步,今天借錢卻是必經之路,就像妓女這個職業,你看《孤星淚》的安妮夏菲維,無錢開飯才被逼賣肉,今天卻可以為了買個靚手袋而賣身。袋太貴,還是錢太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