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維林創立「血色駁船社」之初,便感嘆「決定從事雕版這一工作開始,流血便隨時伴隨左右」,「你登上這條船,流血就不可避免。你一天從事這項工作,你的手就會隨時流血,因為你選擇了雕版作為你的職業」。這段話讀來讓人感覺從事雕版工作者頗似武俠小說中俠士仗劍江湖,整日過着刀頭舐血的日子。其實真實工作中並不會如此血腥,不過大部分時間操刀工作那是必然需要。
小塞曾經告訴我,從記事起,父親總是忙碌的,不停地畫,但更多時候則是全神貫注地執刀雕刻。即便晚年手力因年事已高而衰退,但刀法功力卻益發精純,雕版作品數量亦不見減少。不過老塞始終保持不管工作到多晚都會打磨、整理好雕刻刀再休息的習慣。好似俠客每次比武後都會悉心擦拭自己的刀劍。
今次介紹兩款藏書票,是Mark Severin與英國木刻大師Cecil Keeling各自為對方創作。當年設計師似乎流行這樣相互製作藏書票,猶如高手之間切磋武功。與塞維林「比武」者眾多,為何挑選這位Keeling先生所作書票介紹,則是因為他倆比試的是刀法,以雕刻刀為主題設計藏書票。
Keeling設計的書票圖案是一位印度錫克族武士半身像。但見武士錦袍裹身、羽飾包頭,面貌威儀、虯髯濃密,碩臂擎刀、刃鋒向上,又闊口微張,作刀頭舐血狀。這似乎與塞維林翩翩碩儒形象相差甚遠。其實Keeling對老塞種種喜好頗為了解,這枚書票實則處處暗含玄機。待我一一道來。
原來老塞對印度文化向來痴迷,不僅設計多枚印度人文主題藏書票,還為印度性學巨著《愛經》創作幾十款素描插畫。選用印度武士則是投其所好。而標示票主的文字分別刻於武士臂膀與其所持印度彎刀之上。這其中含義則不言而喻,臂膀壯碩是贊譽塞維林刀法精湛、功力深厚。而彎刀刀柄採用雕刻刀形製 ,加上“EXLIBRIS”字樣,則訴說此刀並非殺人武器,而是雕刻藏書票的神兵利器。
事實上,老塞也對這枚藏書票十分鍾愛。晚年編撰《Engraved Bookplates: European Ex Libris 1950-1970》一書還特意選這枚書票裝飾於封面上,心儀之態可見一斑。
而塞維林為Keeling設計的藏書票則另闢蹊徑,以其極少見的粗獷木刻風格展示一頭雄獅立於雕刻刀之上,雄獅獅鬃根根挺立,身形威儀。似乎述說Keeling老弟,英倫大師,技藝高超,駕馭刻刀,得心應手。
這場高手比試已過去數載,而二位「刀客」亦作古多年。可喜當時情境都雕刻在這兩枚藏書票之上,讓我等後輩也有緣得見兩位「大俠」之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