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非正式統計,香港上一代富豪學歷只有小學程度的比例甚高,雖然今天香港已是遍地大學生,同樣小學未畢業、打拼大半生創立自己鐘錶王國的「國產錶王」董觀明,卻說香港已今非昔比。他坦言,過去香港這個城市曾經充滿機會,但時至今日「呢一代人已經冇乜發展空間,如果要我𠵱家再嚟一次(創業),我諗我都未必搞得掂。」 記者:鄧偉忠
翻開董觀明的履歷,他小學二年級便輟學,14歲已開始到社會工作,第一份工是在一間米舖打雜,沖茶、倒水、洗地一腳踢,每日由早上七點做到凌晨兩點;八年後他跑到一間出入口公司轉做辦公室助理,兩年後因為老闆移民,再轉到一間錶帶廠做Sales(銷售員),每份工的工作量均有多冇少。
88年北上創手錶品牌
度過10多年打工仔生涯,直到1980年董觀明毅然自立門戶,創立自己的錶帶貿易公司。照片中年輕的董觀明黝黑瘦削,他笑言前半生創業很辛苦,「冇本錢請人,頭兩年基本上係自己一腳踢,每日都托幾箱錶帶周圍跑。」不過憑着勤力加上在錶帶廠工作時累積下的人脈,10多間廠家均向他供貨,當年基本上不愁沒有生意,也成就了他的第一桶金。
董觀明在1988年到內地開拓自己的品牌鐘錶生意,他說,那時候最能領會「先做人,後做事」的道理,因為要為自己的品牌鐘錶爭取在店舖裏最好的櫃枱,必須懂得「做人」。
辦公室點滴
他說:「賣錶最重要係你擺個位置,喺大陸做生意好講關係,要一個好位置就要建立關係,要建立關係一定要飲酒,一支白酒加一支五糧液係基本,如果唔飲醉,佢哋會覺得你唔當佢係朋友。」
他坦言,試過中午12點已經飲醉,也試過飲醉後在船上嘔吐大作的滋味,但「做人」的意思除了是懂得交際,也包括做好本份,凡事親力親為,「自己打返嚟嘅關係先係自己嘅。」
籲青年「先做人後做事」
回顧過去,董觀明認為創業路雖然艱辛,但付出總算得到回報,然而到了今天情況已經完全不同,「個社會係咁,上一代嘅人都已經插晒旗,你𠵱家仲邊度有位可以揳入去?好似我喺大陸好辛苦攞咗好多靚櫃位返嚟賣錶,今日換咗另一個人,就算比我更辛苦都未必可以攞到。」
今日社會局面已不可改變,董觀明對年輕人送上的還是他那句「先做人,後做事」。
他認為,做事要盡量做到不會假手於人,還有就是「早着先機」,「有時啲機會係睇到㗎,好似以前香港錶帶生意好好,所以好多老前輩只係取易不取難,唔想返大陸做品牌錶生意,結果就失咗先機。」
董觀明簡歷
•現年61歲
•時計寶(2033)主席兼行政總裁
•被譽為「國產錶王」
•湖南省政協委員
•2005年獲中國鐘錶高峰論壇頒發「十大風雲人物獎」
•座右銘:「先做人,後做事」
董觀明鐘錶業之路
1980:成立偉明五金(即時計寶前身),在香港分銷手錶錶芯
1988:在內地成立天王電子有限公司
1988:自創鐘錶品牌「天王表」
2002:推出瑞士製造的「拜戈錶」
2004:「天王表」被評為中國10大國產手錶品牌之一
2005:偉明五金透過借殼形式在新加坡上市,易名時計寶(新加坡)
2011:據Euromonitor統計,「天王表」以11.1%市佔率成為國產錶銷售首位
2011:時計寶(新加坡)被私有化,從新交所退市
2013:重組時計寶在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