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開講:科學訓練 - 雷雄德

體育開講:科學訓練 - 雷雄德

還有3星期又是一年一度的香港馬拉松長跑賽,相信準備挑戰全馬的朋友,已經做好賽前的周期訓練。再過一至兩星期,就要進入減量訓練期,確保身體處於最佳的作戰狀態。
很多參加10公里賽事的人,平日卻欠缺足夠訓練,於是便打算在最後兩三星期內多操,務求於短時間內迅速提升體能,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以投考警察的體能合格為例,警務處提供一個12星期(約3個月)的應試準備計劃,循序漸進,把體能狀況逐步加強,這樣做法既有顯著效果,又可以減低受傷風險。
參賽跑手必須認識科學訓練的原理,即是訓練後對身體變化所造成的影響。透過練習,身體受到某程度的刺激,便出現疲勞,身體就需要恢復過來,新陳代謝產生適應性的調整,狀態也得以提升。以上這幾個生理步驟,並非一兩星期便能夠完全做到。
高水平運動員的平均恢復時間約須24至36小時,而對於狀態水平不高的人,恢復時間更多至72小時以上。運動科學的名言:「恢復就是能夠讓你走更遠的路」。所以,打算hea住參加10k的朋友,在最後的兩三星期,不要期望有明顯的進步,不要強行練習,避免因訓練量忽然過大而出現恢復不足的情況,影響健康。
雷雄德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