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約聖經,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人子指耶穌。現在的香港,昆蟲有洞,高官有窩, 市民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這不是誇張,不少人是住在劏房,而且是全家那種,有些住破舊的豬欄,有些住在不安全的樓宇,以香港一個號稱國際大都會、金融中心,實在並不相稱。
即使有枕頭的地方,質素也成疑。只有很少數的人可以住在有足夠空間的地方,多數的是較為擠逼,光害及噪音也嚴重,空氣質素也好不了多少。香港是安全的城市,環境也潔淨,指的是在街上不是垃圾橫飛,但潛在的污染不少,有相當的改善空間。
亦有情況是有枕頭的地方,也未必安枕無憂,因為供樓的壓力相當重,只要一旦加息,這些人會百上加斤。
核心問題:土地規劃失誤
以往沙田及大埔是令人引以為傲的城市,它們的規劃得宜,有工業的地方,也有住宅、醫院、學校、公園、商場等,無論是上學的、 上班的、買東西的,都可以那裏進行。後來不知是甚麼原因,規劃失效,令交通、上學、上班的都要面對相當大的壓力。
香港根本的問題是用作居住的土地不夠,而核心的問題是土地規劃失誤,包括長遠的計劃,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建議填海,但用上了的時間卻要5年以上,反觀當年的新機場計劃,填了千多公頃的土地, 包括機場島,現今的西九,奧運站一帶,只用了3年多的時間,加上建築新機場,前後共只花了6年時間。
我們的曾特首浪費了7年時間,再加上梁特首的填海大計,花了隨時12至15年的時間,足夠興建機場及其他相關的工程包括青馬大橋兩次,怪不得枕頭的地方不足夠了。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