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印花稅(BSD)實施了三個多月,老樓估計淨稅收已將近1億元,連同3.2億額外印花稅(SSD)的稅收,特區政府未打擊到樓價庫房卻袋袋平安,究竟點解在樓價高企及重稅下依然有買家落叠呢,好簡單,內地同胞同樣有置業需求。
呢一輪內地雙非學童搶北區學位搞到滿城風雨,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冇晒辦法,叫家長去其他區選學校機會較高;而現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仲講風涼話,自己喜歡擔任教育局局長,若果上任碰上國教事件都未必識得處理。
重稅仍買樓 必有原因
張局長,你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好易做呀,同時面對200萬戶公私樓業主的資產,又要照顧20萬戶公屋輪候冊和數以萬計想上車的年輕人,今日唔爆鑊,難度你以為可以過骨,你太天真及幼稚了,若果處理得唔好,到時爆鑊甘。
呢班內地客或以公司客身份,都願意付出樓價15%BSD稅,證明了他們的入市態度相當肯定。
(1)中港兩地經貿融合,內地錢要走出去,當中扣除洗黑錢部份不是需求外,大部份為經常來港經商或安排子女入學,內地人鍾意買樓,而且喜歡買樓多過租樓,目前人仔升值,八算買港樓,當扣除買家印花稅都淨賺樓價5%,仲有得升值,長遠有得計數。
(2)內地收緊買樓,但其他投資欠安全,買港樓勝在簡單及安全,租售皆可,自由度高,縱使要全數支付樓價,咪當做定期,三年後賺了樓價差價和滙水,相當值,合乎投資之道——低風險高回報。
(3)住酒店貴不特止還通處走,欠一個固定居所。況且目前酒店房價有升冇跌,單住房日租1000至2000元,嚟香港半個月都要至少1.5萬元,不如買層樓在直通巴士站樓上,同住酒店冇乜分別。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張炳良聲稱若樓價波動,會毫不猶豫出招壓抑樓價。出招會有用咩,只擔心換來的結果是盤源更少、樓價更癲。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