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個大學講座裏,有參與者問筆者政府至今的樓市措施,對於管控樓價是否有效,粗略答就是至今仍不見到有明顯影響,交易量雖有點向下,但價格則背馳向上。
是否真的沒辦法令樓價受控?要知道全球QE規模不細,是以美元計,相對本地經濟規模屬大巫見小巫;SSD像如來神掌頭三式,BSD是如來神掌六七八式,力度大些但仍敵不過天殘腳。
新招或帶來更嚴重問題
不過,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只是有效的辦法影響層面非常廣,可能帶來另些或更嚴重的問題,且不純是本地可以決定,如下:
(A)將港元升值:筆者偏見地認為港元是現在世界上少有的undervalued貨幣,不論是重定對美元的滙率又或浮動,港元兌美元隨時變成五至六港元兌一美元,本地資產價格包括房地產大多會向下調整,到時連揸人仔的亦覺得港元資產貴。
(B)令香港經濟體系沒那麼「自由」:例如執行一些資金管制政策等,到了某程度便有嚇怕投資者之效,不但外來的少來,本地的亦會收縮點。
筆者並非建議上述,因本地缺乏行A之經驗及人才,且滙率可受政治壓力上落,B更不用說。
還有其他方法嗎?有,但不是着眼管控樓價(是否大部份市民都想見樓價受控或甚至下滑,有待查證),而是讓有住房需要(不是置業需要)的家庭及人士上樓(公屋)。
私樓價高,讓時間去解決,而當下有關當局可考慮聘用看上去令人「心曠神怡、心平氣和」的代表解畫,起碼收視覺之效來buy time。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