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治療師和門診醫生,有需要時會透過跨專業團隊合作,為有情緒困擾病人提供診斷及治療,實踐病向淺中醫的理念。記得一次和醫生一同會見一名剛退休的警察──陳先生,他因為妻子患了末期癌症,擔心不已,說到最傷心、最無助之處,他淚如雨下。口中流露出那份無奈,覺得上天將奪他所愛,而他卻甚麼都做不到。陳先生想着日後的生活,沒有妻子、沒有工作,活着便失去方向,自覺毫無意義,內心只有分離與孤單。
治療過程中,我和醫生細心聆聽、感受及分析,漸漸地將死亡及分離的負面思想淡化,讓陳先生明白當下的重要,分離是必然的。怎樣陪着妻子走過快樂的每一天才是生命的內容。同時,陳先生也明白到他的生活失了目標,我們介紹了「健康快樂生活模式」的概念給他,讓他明白並以運動為目標,決意把自己的身體鍛煉得更健康,便可以精神奕奕地照顧太太。之後再加上抗抑鬱藥的幫助,陳先生慢慢地康復起來了。在這一刻,我們已經從他臉上找回了笑容,淚痕也消失了。
醫患同步走過低谷
每一個病人來到診所,總會藏着他們的故事。讓他們明白,天有陰晴,人生也有圓缺,只有理解「當下」和「目標」的意義才是最重要。我們作為醫療人員,伴隨他們走過低谷,使他們康復過來,這亦令我們心感喜悅。他們的笑容與道謝,就是我們工作的一大動力了。
撰文:瑪麗醫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職業治療師梁子延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