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發達冇咁易 - 余大千

What we are reading:發達冇咁易 - 余大千

近期大市走勢轉佳,一眾財經演員又再活躍於電視機前指點迷津,傳媒自必再捧起一個二個少年股神樣辦,鼓動大家入市的戰意。不過,在你躍躍欲試之前,容我先送上一杯冰水。

本身是基金經理的Jack Schwager,以撰寫《Market Wizards》系列成名,與本版版主蔡東豪的《金錢之王》系列一樣,專門走訪明星交易員及基金經理,了解他們的投資智慧。其新作《Market Sense and Nonsense》,卻一改題材,由發掘明星,轉而引用大量研究,破解金融市場上的廢話。
他對所謂的專家推介最嗤之以鼻,好像CNBC的明星股評人Jim Cramer,以其誇張兼聲大的作風成功吸引眼球,曾為對沖基金經理的Cramer,有不少擁躉追蹤其建議。不過,有學者詳盡分析了Cramer在2005年至2009年所作的1149個買股建議,發現大多數跑輸大市,雖然在他金口推介後翌日,那些貼士平均裂口高開2.4%,但升勢大多不能維持,故很難靠其貼士而跑贏大市。

追蹤專家意見 發現「明燈」

個別股評人不行,那麼一班專家的意見又如何?另一項研究便追蹤了股評節目《Wall Street Week》定期編製的一個綜合10個專家意見的股市走勢指數,結論是這指數幾乎是完美「明燈」──只要它說升,你買跌,它說跌,你買升的話。
推介基金的小冊子常有蠅頭小字,寫着過去投資表現不代表未來,不要以為這純粹是免責條款,原來是有實證支持的至理。Schwager分析美股的歷史回報後,指出一廂情願地以為過去好代表未來掂,隨時會撞大板,現實是某股過去的差勁表現,反而意味未來有機會突破,所以尋找可長期投資股票的最佳時間,絕對是股市低迷了好久之後。
這對揀行業股份或揀基金同樣適用,去年表現最佳的行業,往往於其後表現甩轆,所以要挑行業來揀股,反而要到跌過龍的行業中去尋寶;同理,表現弱於同儕的基金,往往就是因為手上有不少跑輸的行業股份,故未來反而有翻身機會。
作者絕非市場有效學說的擁護者,相反,他認為市場失效的情況多的是,所以高手是可以跑贏大市的,但有時盲拳又確實可以打死老師傅,而市場又陷阱處處,好像現行量度風險的指標便有很多謬誤,有時信錯風險扮老定,下場慘過無知婦孺,不如乾脆買指數基金。
可能與其背景有關,Schwager對於對沖基金異常客氣,認為是一個能提供低風險高回報的選項,可惜一般散戶根本不得其門而入,所以更加要懂得分辨市場上的真話和廢話。

余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