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機械人的敵我矛盾 - 丘亦生

金融雲端:機械人的敵我矛盾 - 丘亦生

科幻小說泰斗Isaac Asimov在五十年代的科幻小說,描寫未來科技興起,擁有人工智能的機械人與人類展開大戰。半個世紀後,機械人未失控到消滅人類,但它們搶去人類飯碗的敵我矛盾,已經迫在眉睫。

所謂取代人類職位的機械人,已不限於仿照人類模樣的機械人,而是各類型代替人類工作的軟件硬件。最近,美聯社分析全球20個國家的就業數據,發現無論是美國、歐洲及亞洲,各行各業年薪介乎3.8萬至6.8萬美元的中產職位正在萎縮中。單單在美國金融海嘯後的大衰退時期,失去的750萬份職位,有一半就是中層員工。美聯社認為,這些中層工作大部份都可能會永久消失,被機械人等新科技取代。
機械人不但用於傳統車間的生產程序,金融海嘯後更成為美國本土公司用於節省員工的理由。最近《60分鐘》報道,美國有物流公司利用機械人直接接受客戶在互聯網落order,然後自動到貨架取貨,再運到員工手上包裝,機械車如transformer般走動,互相閃避,種種需要人手的工序被完全減省。
美國本土職位的減少,連鎖效應影響各國地區。2010年,美國的電話接線生職位較2000年減少了六成四,大部份都被電腦及外判取代。隨着Siri、Google辨認人聲的人工智能技術越趨成熟,連電影《一百萬零一夜》中服務美國的印度年輕接線生,也很快會失業。

低薪代工職位將被取代

另一個謀殺工作職位的,是《經濟學人》稱之為未來工業革命的3D打印技術,一部機器就把一個電腦概念圖躍出屏幕變成實物,這種猶如變戲法的生產技術,將革命性地改變生產模式。以往,歐美名牌傢俬公司先設計好款式,然後向中國等國家訂造,再由中國運到歐美售賣。荷蘭一間傢俬公司利用3D打印機,把舊雪櫃回收的物料,重塑成時尚的designer chair、枱燈,售價300至3,000美元不等,全本地設計、生產,公司上下只有四人。3D打印的革新正摧毀低薪代工的職位。
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最近亦異常積極開發機械人。中國工資急升,無論車廠的焊接程序、貨品運送等,都要找來大批機械人代勞,但大部份只是粗重的代勞工作,未發展至精密的技術。管理百萬員工的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去年言之鑿鑿要引入百萬機械人。郭台銘形容,自行研發的富士康機器人「Foxbot」,是新一代製造業的希望。
內地《財經》雜誌最近報道,富士康的前員工,指在深圳龍華工業園約6,000員工的iPad金屬加工車間,機械人只有兩部,並且只有一部能夠運行,皆因機械人有稍微偏差就會停工,也不夠人手精密。富士康最近投入測試的Foxbot,只是負責簡單的拋光等基本工作。
最近,蘋果表示,有意將部份Mac機的生產程序搬回美國,一般相信蘋果打算投資大規模的自動化生產線。富士康此際的百萬機械人夢,離現實尚遠,似乎還未準備好面對這場製造業的範式轉移。

發展中國家難再向上流

有美國學者預言outsourcing的模式已經過時,成熟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成本扯平,經濟重心會重返歐美。80至90年代亞洲靠做平價代工起家、變身出口大國、再發展消費經濟的道路,不再萬試萬靈。
當世界再沒有甚麼世界工廠,發展中國家的向上流動便此路不通,富國與窮國的差距更難收窄,中國若果不快點鋪平經濟轉型之路,隨時被這一波的機械人革命打殘。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