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一般大眾不一定會將「民主、法治、人權」這些所謂核心價值的東西,天天擱在心上,所以也造就執政者易於砌詞並轉移視線,說甚麼解決民生問題方是要緊。而民生問題本無大小,即係乜都包,所以「民生冇小事」同「阿媽係女人」的說法一樣,點都係有一定道理。至於普羅大眾平日對政府的要求,不外乎兩件事:「唔好阻我搵食。」同埋「唔好搵着我啲仔女嚟搞。」所以去年最終釀成一場公民運動的「國教風波」,其中參與者就有不少是從沒上過街的媽咪!
事實上,現屆政府確實沒話可說,前事不忘,後事更「鑊」,呢次仲要係瀨晒兩瓣「搞着我啲仔女搵唔到(奶)食!」又點會唔同你死過!本應小問題一樁,卻因政府後知後覺,緊張情況越演越烈,頃刻已成「民生大件事」,如果唔係,又使乜要將「奶粉」列為法定儲備商品,並受到管制。反正到現在才出手,只似收拾爛攤子,但願不要再擾民傷和氣就好。
自從內地毒奶粉事件曝光後,國人對非國產奶粉的需求大增,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陸客海外「掃粉」的報道時有所聞,各國亦要嚴陣以待。香港得天獨厚是內地水貨客「快、靚、抵、正」的各式貨源供應地,內地渴市的「奶粉」,又怎會不在搶購之列。北區媽媽早已叫苦,惜政府卻充耳不聞,或錯判只是個別事件,一隅所見。
奶荒蔓延 官員仍無動於衷
到水貨客轉戰其他區域「犯案」,災情蔓延,我們的官員還是無動於衷。不然,高局長怎會在上星期仍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根據本地奶粉供應商的答覆,現時香港奶粉的供應充足,因此政府暫沒需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去干預市場,且不會再作討論。而早幾日CY喺行政會議前夕,都主動回應奶粉問題,不過連例牌嘅「加大力度」都冇,又係表明現時奶粉整體供應充裕,並稱「希望能夠通過跨部門、同埋香港和兩地之間的聯手工作,確保奶粉可以能夠比較方便地去到媽媽和嬰兒手上。」
典型的官腔偽術,內地在食物安全上打假不力,執法不能,所以先要「求諸外奶」,其實只要香港把好關,又點使驚動到兩地聯手呀?一個唔覺意(其實都預咗),中港矛盾又再因為梁班子的拙政而添新怨。至於本地媽媽還有多少罐奶粉在手,嬰孩還有多久始要捱餓,也就預告這所謂「急市民所急」嘅政府,下一場的管治危機何時又爆。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