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盆菜,多年來獲傳媒報道過無數次,但對着首次來訪的我,店主鄧聯興(聯哥)還是耐心地把每道菜的做法心得娓娓道來,為的依然不是生意額,而是別人欣賞他的食物那反應和由心而發的笑容。
記者:容慧心 攝影:周旭文 示範:鄧聯興
文先生(Jamie)是元朗新田文氏的原居民,和太太(Hilda)結婚的時候沒有揀選皇宮式的飛天馬車婚宴,取而代之請來屏山的九缽到會在本村宴客;結婚幾年,文生文太間中都會想起婚宴當晚的美味,於是就在Facebook作號召安排九缽宴,想不到一呼百應,一擺就是38圍!
盆菜傳說源於宋代文天祥率領的軍隊落難,只剩下米糧,遂向村民索來一點點餸菜,村民用盆盛起各種食物相贈,就成了現在的盆菜;文氏為文天祥後人,說起來吃盆菜也是繼承傳統。
屏山盆菜得同村兄弟鄧達智介紹,越來越有名氣,但聯哥最想推廣的還是九缽。「盆菜始終是為求方便把所有食物放在一起,各種味道混合了,很難好吃到哪裏;九缽分開各有特色,客人也可坐耐點慢慢吃,感覺沒那麼急速。」有哪個老闆不想客如輪轉?就除了聯哥。
文村夜宴吃的正是九缽,聯哥說九缽就是圍村的九大簋,沒有特定的餸菜,較清貧的魚蛋、蘿蔔、豬皮也是一道菜,有隻雞已經很高興,較富裕的會有蝦有豬肉,對味道也較講究;現在聯哥做的九缽,就是從小到大圍村內最常煮最受歡迎的。聯哥廚藝師承父親,圍村內有人搞宴會,就會號召爸爸和其他村民幫手,聯哥從小到大跟父親入廚房,故此學到一身好廚藝。「其實父親和我都不算是廚師,下廚只是業餘,現在退休了才全職做。」聯哥沒心把盆菜搞成生意,只是幾年前看準這平房用來建了這家小店,為的就是不想傳統的味道失傳。
不變:親自煮保持質素
說聯哥不計賺錢是沒錯的,因為他選食材謹慎,堅持向本地菜農買入靚菜,「用爽甜又大片的本地生菜包着炸門鱔來吃,是不同的!」他自豪地說。聯哥也很在意他的食物質素,最旺的日子如冬至和初二開年等,也堅持只做300盆,其實這已經比往年多很多了,不過不會再多了。很多客人慕名而來,卻未有訂座,聯哥見他們一場嚟到又冇得食,心裏也不好受,但也忍痛推卻,不會為客人而分薄定單,「其實每盆每缽舀少幾件便可多賣幾盆甚至一圍,但我不想這樣做。」
訪問當天,見到有客人四點幾就來吃飯,非常好奇,原來客人喜歡在附近文物徑郊遊一下,觀光到幾點便幾點吃飯,老闆娘說:「他們幾點來都可以,總之我們晚上九點半關門。」晚上九點半?是很多都巿人的開飯時間,大可多賺一轉,只是由於他們堅持不但做管理,而是親力親為去煮,所以才有生意也不做了。「要不明早來不及燉湯。」一個鴨湯要燉4至5小時,晨早七點開始煲,然後下午就忙煮其他的餸菜。
進化:少肥加重味
不過聯哥也會變通,例如現在的人都怕肥,他就少用腩肉,改用前胛肉,夠滑易腍;而且他發現客人越來越重口味,喜歡濃味和偏甜,他都會因應調節。「沒有刻意問,有時會聽到客人評論,那就會試着調校味道,反應變好就知成功。」聯哥說有來自澳門、深圳和馬來西亞的客人,都來找他的傳統味道,說回去吃不了這種記憶中的味道,有些每年都會預訂,專程來吃的。
現在兒子偶然會到店裏幫忙,聯哥想兒子能繼承他做盆菜的傳統,兒子卻想把生意做大,惟有慢慢磨合,希望子女理解他那份心思心意。
九缽$1,500/10人
聯哥做的九缽除了九道菜,還附送雞鴨飯。當中小盆菜包括五種食材。打盆次序由底到面是蘿蔔、豬皮、枝竹、魷魚和豬肉,因最後蓋上的燜豬肉肉汁會流到各種材料中,所以蘿蔔白烚便可;豬皮、枝竹浸腍汆水,魷魚是自家鹼水發,清水浸過夜後微滾至約70℃即撈起,和豬皮及枝竹均用南乳略煮,這樣餸料味既不過濃也一致。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2nn-9:30pm
盆菜需三天前預訂
堂食服務至年廿七,正月十六開巿
外賣只休年初一
南乳燜豬肉
雖然廚房內外都很多人幫手,但盆菜中的豬肉聯哥一定親手主理,每次燜豬肉他都會買當天新鮮的本地豬前胛肉,一炒就是60斤,比例是60斤豬跟1嚿薑、3棵紮菜(即一紮鹹菜)、1塊片糖、南乳/麵豉各半湯殼、紅豉油1湯殼,要跟聯哥的食譜煮小鑊飯,惟有統統適量再一邊煮一邊試味了;不過聯哥連麵豉都自製,發酵足9個月才用,這份追求原味的性子就不是人人能學得來了!
時間:2小時15分鐘
材料:
豬肉1斤、紮菜(即一紮鹹菜)/薑/片糖/小茴(打碎)/八角(打碎)各少許、紅豉油2湯匙、水/蒜頭(切片)/洋葱(切絲)/蒜仔/油各適量、南乳/麵豉各1湯匙
做法:
1.熱油鑊,紮菜、薑、片糖、小茴、八角和紅豉油爆香,下豬肉炒勻,加水浸至豬肉一半高度,蓋蓋焗50分鐘。
2.豬肉加南乳和麵豉炒勻,加蒜頭、洋葱絲和蒜仔,熄火蓋蓋焗50分鐘,完成。
黃酒雞
自家製的黃酒用黃酒米和糯米釀三至四個月而成,味道就像平日喝到的糯米酒,帶甜味,因為黃酒本身夠香醇,做這道雞只需另外加少許鹽調味已經很夠味了,最適合剛分娩的婦女食用補身。黃酒雞的雞正是雞鴨飯的雞件、雞汁也正是燴花菇的雞汁,所以做九缽每道菜本來就是環環相扣,同一的食物變出不同的美味。
時間:50分鐘
材料:
雞1隻(足2.5斤)、黃酒(連酒糟)/薑(磨茸)各適量、鹽少許
做法:
1.薑茸和鹽搽勻雞面和雞腔,黃酒淋勻雞身,蒸40分鐘。
2.雞汁從雞腔倒到蒸盆底與黃酒汁混合盛起,雞斬件,吃前只加熱黃酒雞汁,淋在雞面即可。
小貼士:
吃時不必原隻翻熱,只加熱黃酒雞汁淋上,以保持雞肉嫩滑。
了酸豬手
豬手膠質重,較膩口,白醋和梅子的酸味能中和這感覺。聯哥說最重要的還是甜味的調校,不能過酸,要酸中帶甜才夠回味。跟南乳燜豬肉一樣,焗的過程是豬手是否夠腍的關鍵,聯哥做豬手很「神」,由燜煮到熄火焗,完全不用開蓋觀察,彷彿一切盡在他掌握之內!我好奇豬手不用翻兩番、炒勻醬汁嗎?聯哥得意地說:「不用的了,在爆香材料那一刻已決定了這道菜的味道,爆得不好,之後加甚麼調味料燜焗多久都不會好吃。」試吃一件,味道固然好,但咬下去比想像中爽口,「因為豬手要在客人吃前再翻熱,現在煮得太腍身膠質會流失很多,也不好吃。」老闆娘看懂了我的表情,解釋也是太貼心了。
時間:50分鐘
材料:
豬手2斤、梅子(浸軟)10粒、糖/薑(切碎)/白醋/紅豉油/油/水各適量
做法:
熱油鑊爆香薑,下豬手、白醋、糖、紅豉油和梅子炒勻,加浸至半滿水蓋蓋燜豬手20分鐘,熄火焗15分鐘,完成。
雞鴨飯
這不是九缽之一,只是隨之附送的有味飯,加點九缽中剩下的黃酒雞和梅子鴨與飯同煮。老闆娘說,秘訣是要把米炒香才煲,煲好飯雞鴨肉會變嚡,上桌前會夾起,讓人客只吃到吸收了雞鴨味道的香飯,而不會吃到雞鴨。
時間:50分鐘
材料:
米10嘜(量米杯)、紮菜(切碎)/蝦米/葱頭/薑(切碎)/冰糖/油/水各適量、油雞/燒鴨各1/4隻、玫瑰露酒/葱(切碎)各少許
做法:
1.熱油鑊,下米、紮菜、蝦米、葱頭和薑爆香,撈起放入電飯煲加水和冰糖,按着飯煲。
2.另熱鑊下油,爆香雞和燒鴨,放上米面,再加入玫瑰露酒煲至米成熟飯,吃前撒上葱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