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燈新救生衣有死亡危機

港燈新救生衣有死亡危機

【海難聆訊】
十.一海難南丫四號多名乘客未及穿上救生衣,已遭海水吞沒溺斃。調查委員會聆訊昨關注港燈客船救生設備問題,專家指出,港燈意外後更換的扣帶式救生衣,雖得到安全認證,穿着較方便,但在過去其他海難,也曾因使用失當釀成傷亡,促委員會安排相關專家進行研究。
早前港燈發電科總經理鄭祖瀛作供時指,南丫四號事發時配備92件救生衣、65個兩人用救生圈和一艘10人用救生筏,足夠供應全船船員及乘客使用。不過獨立造船專家Armstrong昨反駁,救生圈屬輔助性質,救生艇只能載6人作用有限,不能視作與救生衣同等的救生設備,根據英國及澳洲規定,載客船隻救生衣數目應做到每人一件,並要有後備兒童救生衣。

警報器電線嚴重銹蝕

南丫四號的綁帶式救生衣使用方法困難,船員事發前又未有示範使用方法,飽受倖存者批評。Armstrong指,綁帶式救生衣的長帶設計,容易勾住座椅椅腳,構成安全威脅,意外時情況危急,即使船員有示範也未必有幫助。港燈在海難後「補鑊」,為南丫二號及新購置船隻,換上新式扣帶式救生衣。不過Armstrong指,雖然該救生衣得到國際安全認證,但挪威曾發生一宗海難,乘客穿上同類救生衣後墮海,但因扣未能鎖緊,致兩人溺斃,建議委員會另覓救生設備專家跟進問題。
Armstrong指,全球各地雖有規例,要求船員向乘客解釋救生衣用法,但他認為可按航道、海面狀況,決定是否需要示範,強制所有固定航點渡輪每程示範也不切實際。他又發現,南丫四號汽笛警報器電線嚴重銹蝕,無法判斷意外時能否正常運作,發出撞船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