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政協即將換屆之際,涉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醜聞不絕如縷,近的有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與全國政協前常委梁振英的賄選疑案,遠的有湖南省邵陽市民營企業家黃玉彪落選全國人大代表後,踢爆曾為賄選送出32萬元,而邵陽也算是港人熟悉的地方了,那正是被自殺的「六四」鐵漢李旺陽的家鄉。至於遼寧省政協委員李青山擁有一妻四妾六子女的「幸福」生活,則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花邊新聞。
改變默認貪腐潛規則
人大、政協頻爆貪腐醜聞,連橡皮圖章、政治花瓶機構也不能「免俗」,凸顯中國的腐敗民俗化已跨出官場,也凸顯內地近年討論阻遏腐敗民俗化側重於官員的廉潔教育已不合時宜。那些把香港視為成功阻遏腐敗民俗化、締造反腐神話典範的內地學者,面對狼熊政治交易醜聞,又不知作何感想?
「腐敗民俗(Folklore of Corruption)」是瑞典學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達爾(Gunnar Myrdal)首創的概念,內地學者多把它演繹成官場的一種生活方式,「掌握權力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來利用權力」。然而,中港兩地政治人物、商家不惜賄選,以爭取不具行政權力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身份,顯示這個社會真的已病入膏肓。腐敗民俗化的可怕之處在於:「如果腐敗變得理所當然,憤恨就會變成對於有機會通過不光彩手段營私之徒的羨慕。」這正正說明為甚麼當貪官會成為內地小學生的理想。
要扭轉腐敗民俗化的趨勢,不只要建立反貪機制,包括教育機制、監管制度、獨立的反貪機構,更需要改變民間默認貪腐潛規則、對貪腐感到無力無奈的心態。但如果民眾擔心舉報貪腐如石沉大海、擔心遭受打擊報復、擔心沒有正常渠道等情況得不到明顯改變,如果熱心反貪的網民還要像舉報重慶淫官雷政富的記者朱瑞峰那樣受到公安的打壓,那麼,習近平高調宣示的反貪就難免走向空談誤國的歧途。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