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過去多次重申滬港不存在競爭,但港人心知肚明,這個威脅不得不防。上海市最近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言,今年將起動在浦東建立中國首個「自由貿易園區」,亦即要仿效香港的自由港政策,藉免關稅及船隻自由進出等措施,打破貿易壁壘。上海自由港的開通,威脅到的不單是香港貿易優勢、還有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自由港概念早在2010年已經誕生,當時上海計劃「保稅區」進一步加入國際化配套時,已揚言終極目標是「自由港」。但當局顯然亦明白到,要推進貿易便利化,目前內地的外滙管制將為絆腳石,實施上面臨技術問題,達標還須政策層面上的支持。事隔逾兩年,上海已有信心將自由港寫入工作報告,可以揣測,浦東隨時大有機會出現有限度的人民幣貿易自由兌換。
滬積極打造自由港
事實上,截至去年6月底止,上海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已高達2,192億元,按年大升近八成,加上去年中推出人民幣兌日圓的直接交易服務,反映上海的貿易兌換需求殷切,當局亦正着力推進。
市場普遍相信,滬港之間短期內仍存有不少合作機會,包括上海可以借鏡本港人民幣發展經驗,港亦可深化離岸市場發展。但長遠而言,香港勢必受到大挑戰,倘自由兌換出現,除了海外機構已有直接落戶上海、而不繞道香港的藉口外,港元脫鈎美元而掛鈎人民幣的機會亦大增,離岸產品的概念最終甚至會消失。
必須再一次提醒的數字是,內地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2015年打造上海成為人民幣中心,在2009年亦明確提出將在2020年發展上海為國際金融中心,這條除了是當局的目標,隨時亦是香港的「死線」。
記者:林 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