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br>拓頁岩氣 國企制度成阻礙

國策解碼:
拓頁岩氣 國企制度成阻礙

頁岩氣開發成為近年全球能源行業、甚至環球經濟的重要議題,作為世上頁岩氣儲量最高的國家,中國一度惹來市場無限憧憬,不過,有不少行內人士對此潑下冷水,國家能源局前局長張國寶日前表示,要想解決技術、管網輸送等問題並非一朝一夕,頁岩氣產量要激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除了近期被廣泛報道的技術阻礙問題之外,另一項阻礙中國頁岩氣行業發圍的,恐怕是內地的國企壟斷制度。

氣田遭三大油企壟斷

現時中國可供油氣勘探的區域幾乎全被中石油(857)、中石化(386)、中海油(883)三大油企所佔有。國土部規定,油氣重叠區塊的頁岩氣開採權必須優先給予該三巨頭,故此目前80%的頁岩氣區為其所壟斷,對外開放的,只是一些屬於邊角位的「豬頭骨」,而最新的第二輪頁岩氣招標地塊,便屬於這類「豬頭骨」,開採條件較差。
按照美國經驗,在頁岩氣革命中取得成功的全部是中小油企。大油企的常規石油資源豐富,根本「唔憂做」,對風險高的頁岩氣項目自然不屑一顧。而內地油企巨頭霸佔大部份的頁岩氣區,就算自己不做,出於「肥水不流外人田」心態,亦不會輕易開放。

另一方面,三大油企恐怕頁岩氣對其傳統天然氣業務造成衝擊,因此選擇歎慢板等待技術更成熟時,才慢慢開發。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早前就表示:「中國頁岩氣開發未是時候」,「hea做」心態顯而易見。
雖然國土部最新規定,如三大油企對區內頁岩氣不開發勘探,中央有機會收回重新分配,但油企只要保證每平方公里三萬元的最低投入就可維持礦權。該費用相比幾十億的開發費用只是九牛一毛,油企以極低代價就可維持壟斷地位。另中國油企巨頭還有控制輸氣管這撒手鐧。在美國正因為輸氣管可供自由租用才令企業可以無後顧之憂,放心投入巨資開發頁岩氣田。在現有制度下中國的頁岩氣開發,恐怕10至20年內都難成氣候。去年多隻油氣設備股因頁岩氣概念而爆炒,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記者:黃尹華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