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ll:留給香港做的一件事情 - 阿凱

Moneyball:留給香港做的一件事情 - 阿凱

大眾傳媒的普及,令運動、媒體和經濟建立了微妙關係。運動贊助早在工業時代出現,貴族透過資助藝術家和運動員提高名望。到十九世紀,這類家族式資助就演變成商業贊助。例如Gillette早於1910年贊助棒球運動;Coca Cola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贊助商。

今時今日,頂級體育比賽的電視轉播費乃天文數字。除了廣告時段,球衣、場刊、大會計時器,球場四周都是宣傳平台。國際網球賽事多年來都不乏商業贊助問津(但溫布頓網球賽則只接受球賽必須器材,例如網球和計時器等的贊助)。

從蘭度想到香港

剛剛結束的澳洲公開賽,大會估計入場觀眾超過694,000人,全球觀眾更超過3億。加上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電子宣傳,受眾實在不計其數。這個年紀最輕的大滿貫網球賽,今年就得到接近40個品牌支持。其中韓國汽車生產商Kia Motors延長主要贊助商合約至2018年,令這個亞洲品牌與一個大滿貫網球賽的合作關係長達17年。彭博通訊更指贊助費高達52.7億美元。另外,Rolex及ANZ都續了贊助商合約,金額雖未有公開,但從今屆賽事的總獎金增加至3,150萬美元的歷史新高可見一斑。
提到今屆澳網,英國新希望梅利又一次打入決賽,教練蘭度功不可沒。大家又可記得這個「冷面殺手」,還有森柏斯、阿加斯、艾保和張德培等球星,都來過香港參加比賽?香港於1973年已經舉辦「香港公開賽」,至1990年賽事改名為「沙龍職業網球賽」,顧名思義由煙草商冠名贊助。可惜當時的市場推廣公司突然撤離香港,北上神州,政府又訂立了禁煙條例,禁絕煙草商贊助任何活動,結果賽事於2003年因欠缺經費而停辦,被「泰國公開賽」取代。之後,就連舒拉寶娃、威廉絲姊妹、禾絲妮雅琪等頂級球手都參加過的「香港網球精英賽」,也因為沒有冠名贊助,2011年舉行過最後一屆便「有疾而終」。
然而,觀乎香港人對黃金寶和李慧詩等本土運動員揚威國際的興奮,以及沙士後西班牙足球隊皇家馬德里來港獻技的「沖喜」效果,運動不是能給這個城市一點氣息嗎?

體育贊助乃投資

特首梁振英上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關於體育發展的甚麼「社區普及體育文化」和「強化梯隊培訓系統」,恐怕又是不着邊際的「假大空」。還是明年再次成為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國際賽的舉辦城市比較實際。雖然作為主場的維多利亞公園中央場,只可容納3,600名觀眾,而且以22萬美元的總獎金,按WTA要求只能舉辦第四級別國際賽,但對香港的體育迷來說,已是個喜訊!
不怕重蹈「沒有贊助」的覆轍嗎?我們不妨參考亞洲過去10年的情況:「中國公開賽」於2004年在北京重辦,旋即獲得Benz、Lacoste和Panasonic等著名品牌贊助。而在泰國、韓國、日本及多哈舉辦的職業網球賽,亦不乏商業贊助。其實體育贊助是一種投資,回報可升可跌。涉及的不只是金錢,還有商譽。像近年單車運動員接二連三被驗出服用禁藥,贊助商惟有不斷檢討投放在運動員、單車隊,以至單車賽事的資金。說到風險較低的,我會想起給人「君子」印象的網球。今屆澳網女單冠軍艾沙蓮卡在比賽關鍵時刻,向球證申請了幾分鐘治理時間,即被批評取巧,可見大家對這項運動要求的嚴謹。
女子職業網球賽近年備受重視,今年總獎金比去年增加了一成至5,870萬美元。據聞電視轉播費更媲美大滿貫之一的美國公開賽。可以想像,隨着晏紫、鄭潔和李娜染指大滿貫錦標,內地賽事根本不愁沒有商家大灑金錢。辦了九屆的「廣州公開賽」,有一系列國內品牌以財力支持;而去年才首次舉行的「深圳公開賽」,更得到內地地產商金地冠名贊助。
至於明年9月在香港舉行的四級國際賽,老老實實,最好不需勞煩中國的民企國企慷慨解囊,免得將來有人以政協委員李康口脗大大聲說:「沒有中國,你連網球比賽都搞唔成呀。」又或者吳惠權式的:「佢用錢幫香港,大家就要趕佢走……你維園個比賽,邊個幫你呀?」講到錢,香港一定不及內地多,但我們擁有的是超過30年辦國際網球賽的經驗,和真真正正希望回饋社會的國際企業及本地商家,我不相信這件事我們不能辦得好。
應屆廣州女網賽冠軍、台灣球手謝淑薇賽後說:「小薇能有此作為,仰賴你的慈祥。」她道謝的是贊助台灣網球多年的四維企業。謝淑薇在決賽穿上的球衣也繡着「四維」二字,除了透過電視轉播,在WTA的官網也可看到。四維企業董事長楊斌彥多年來一直無條件贊助詹詠然、王思婷和謝淑薇等球手,並鼓勵員工多打網球。一支公司網球隊成立至今已有23年,場地和教練費用全由公司負責。

為了我們下一代

不少企業除了贊助一次性的體育比賽,也資助青少年運動發展。運動講求公平競爭,正是我們下一代需要領悟的價值觀。裁判和規例就是用以杜絕不擇手段。
岩士唐服用禁藥終歸不能瞞天過海,七屆環法冠軍被褫奪。始終,黑是黑,白是白,過了自己,過不了人。

阿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