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過去幾年的施政報告,均提及香港未來依靠推動「六大優勢產業」以鞏固香港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
‧六大產業包括文化、創意工業、教育、私營醫療、檢測認證及環保工業
‧2013年特首梁振英的施政報告中,已少提及教育及醫療產業,在隨後有關政府官員的補充中,更暗示六大優勢產業中有部份暫時難以實行
‧到底是「人走茶涼」,「人亡政息」還是六大產業本身早已存在局限性?本文旨在討論六大優勢產業的可行性
1.教育產業
‧香港中小學教育制度長期為人詬病,但是在國際水平上卻處於中上位置,而香港的大學教育在亞洲屬於一線水平
‧過去10年,香港吸引大量內地生來港接受大學教育,現時每年人數逾萬
‧相對於內地大學,本地大學學術上較自由,而且對將來到歐美深造比內地大學方便得多,對於暫時未能直接從內地出國留學的內地生而言,在香港先完成學士或碩士學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美中不足的是,香港的大學國際化程度暫時仍不算高,而且內地生佔外地學生的比重超過85%
2.醫療產業
‧香港的醫學水平在亞洲屬前列,與日本、新加坡相比並不輸蝕
‧新加坡的醫療產業發展得相當好,它成功吸納大批東南亞地區高消費力的病人到新加坡就醫
‧相對而言,香港發展醫療產業的條件不比新加坡差
‧與內地絕大部份醫院相比,本地醫療服務更勝一籌,特別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香港兩間教學醫院水平相當高
‧倘若內地人來港處理複雜疾病,他們到私家醫院求診,可促進本地私營醫療產業
‧假如他們向兩所大學的教學醫院就醫(以非本地居民身份),政府或醫管局將取得相當可觀的收入
3.檢測認證
‧香港的化驗設施在世界上具先進水平,且可靠性相當高
‧相反,內地食品產品的安全水平在國際上屢遭質疑,而且內地檢測機構在國際上的認受性比較有限
‧香港正好可填補內地這方面的不足,為內地產品食品進行檢測,協助內地品牌重建國際用戶的信心
‧檢測認證不需要龐大土地面積,也不涉及太多重型機械設備,頗適合香港的環境
4.創意產業
‧香港以往靠製造業起家,20世紀末期開始以服務業為主體,香港從未大規模開發過創意產業
‧創意產業背後是龐大的科研力量,香港的大學主要是教學型,科研開發是近20年的事,而且除了少數項目外,與外國傳統大學的規模相去甚遠
‧政府在推動高科技產業上並未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不論數碼港,還是大埔科學園的成果並不顯著
‧要大力發展創意產業,香港在高技術領域上要急起直追
5.環保工業
‧香港在環保技術上比較先進,而且過去20年已取得一定的發展,例如在污水處理及環保建築物料方面有一些成績
‧不過,不少環保產業如廢品回收需要較多土地空間,對於寸金尺土的香港而言不太適合
‧因此,香港將來環保發展較大機會以技術開發為主,要大規模應用會遇到不少困難
6.文化產業
‧香港的文化產業發展近年的討論聚焦在西九文化區
‧在政府規劃中,西九將包括藝術表演場地、博物館及相關供文娛康樂活動的設施
‧西九一直被質疑能否發揮它的文化區功能
‧首先,香港藝術界發展能否盡用一個相當龐大的文娛區?同時,本地居民對西九文娛區的需求有多大,亦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有數碼港前車可鑑,西九文娛區落成後會否變成另一個地產項目亦值得深思
‧高鐵終點站設在西九文化區附近,大量內地遊客將湧至西九,他們是來欣賞本地文化藝術,還是來購物觀光?
‧倘若他們是來購物觀光,西九文化區的商舖又會包括哪些名店呢?西九會否最終變成廣東道的延伸呢?
撰文: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逢周二至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