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br>辱罵、滋擾內地旅客要不得 - 盧峯

蘋論︰
辱罵、滋擾內地旅客要不得 - 盧峯

由於市面奶粉供應不均及短缺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受影響父母及市民固然怨聲載道,一些團體及網民也不斷把抗議行動升級。除了向政府官員請願及抗議外,他們更直接在車站、商店及街頭圍堵、喝罵被他們視為水貨客的人,指他們是「水貨賊」,又批評維護「水貨客」的市民是五毛黨。
大量水貨客來港購買不同物品包括奶粉無疑為市場供應、運輸系統及市場秩序帶來干擾及壓力,特區政府也有必要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整頓處理。但是,把抗議行動轉向一般購物的旅客及市民,動輒圍堵、辱罵、騷擾他們卻是不合情理及錯誤的做法,卻是違反自由買賣、自由市場精神的做法。我們希望有關團體及網民停止有關行動,以免激化矛盾及損害香港的長遠利益。
自由市場、自由交易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是香港賴以成功的重要制度資產。任何企業、商家都可以在香港自由出售合法的產品,不會受到任何禁制或不必要規範,不會因為是海外、內地或香港企業而受到不公平對待。此所以我們在香港可隨意買到不同地方製造的商品,也可輕易買到來自日本、歐盟、新西蘭、菲律賓以至南非的水果及其他農產品。另一方面,不同國家的旅客、買手以及本地居民同樣可以自由在香港購物,同樣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經濟條件、口味、運輸能力採購合適的貨品,不管在數量、種類都不受限制。美國旅客可以到鴨寮街或廟街買入大量廉價電子產品,日本旅客可以在廣東道購買玉器,東南亞及印度旅客可以在珠寶金行買入大量金飾手錶,本地市民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買入生活用品。既然香港是個自由買賣、交易的地方,有甚麼理由是特別針對內地旅客,甚至圍堵辱罵他們呢?難道香港要放棄自由市場的原則,要對不同的買家、賣家設置不合理的限制嗎?下一回有美國旅客來港搜購電子產品時,這些團體及網民是不是也要辱罵、圍堵他們呢?
另一方面,走水貨或水貨客問題是所有倚賴貿易的國家或城市都免不了的,甚至是日常生活、經濟活動的一部份。不同地方只要有稅務、價格、品質上的差異,就會有企業或人從中取利,就會衍生走水貨的活動。以香港為例,過去幾十年來不少本地企業、商家以至學生都從事過類似活動,例如從意大利選購時裝在香港出售或轉售到內地;例如從日本購入不正式出口的食物、衣飾、相機在香港出售等。內地有企業或旅客眼見香港的商品質量好、價錢便宜來港選購是正常不過的事,也是合法合理的事,這些團體及網民有甚麼理由要為難、滋擾他們呢?
同樣重要的是,水貨客跟一般買家沒有多少分別,內地顧客跟本地市民也不容易分辨。團體刻意針對、辱罵所謂水貨客隨時誤中副車,令本地居民受牽連,引發不必要的矛盾及衝突。星期天的抗議行動中就有港人無辜被辱罵十分鐘,最終要報警才能脫身,才能平息事件。像這樣的誤會及衝突實在有害無益。
退一步來說,內地居民其實也是受害者。他們是因為內地市場充斥劣貨、贗品、毒奶粉才被迫來港購買奶粉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才被迫要大量購入水貨。把矛頭指向他們,辱罵、指摘他們不但無助解決問題,反而令內地居民及嬰兒的處境更困難。
奶粉供應緊張問題當然要解決,但解決的關鍵在於特區政府,在於供應商及零售商改善供應鏈以糾正市場失衡。抗議團體把矛頭指向顧客包括內地旅客不但找錯對頭人,更令香港的自由市場聲譽受損。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