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上星期環球主要18個股市指數,上升的有14個。歐洲股市表現最好,尤其是英國和德國,分別升了2.49%和2%。美國三大指數,除了納指受蘋果拖累,標普500和道指都分別升了1.14%和1.8%。下跌的四個市場,是巴西、中國、南韓和香港。不過,就算是香港和中國,上周的最高和最低點,也高過對上一個星期的高低點。
債券和原材料市場,情況剛好相反。之前如果說資金是為了避險由股票流入債券和原材料,現在可以說是風險胃納增加而回流到股票嗎?
找個泡沫坐順風車
風險胃納,以前很少人提及,但近年多了人講。可惜,這個概念很難有客觀標準去量度,大家都是主觀地靠感覺去說氣氛是risk on還是risk off。事實上,risk on的狀況,已經開始了一段日子。
不過,主觀的風險胃納,可以轉變得非常之快,一件事就足以將整個投機氣氛改變。一個月之前,投機者仍然在擔心財政懸崖;跳崖不成之後,所有事情都即時改觀。風險胃納的增減,是市場上的雜訊:沒有能力改變根本的基礎因素,但會放大各種事情對價格的影響。
事實上,宏觀的經濟參數,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要經歷非常之長的時間才可以出現。現在可以肯定的是,主要經濟體都以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來充撐資產價格。就連表面看來風光的國家,也是靠擴充政府規模來托市。下個月才就任南韓總統的朴槿惠,已經事先張揚要加大來年政府開支。日本的安倍晉三上場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日本央行出手。中國在十八大之後,亦似乎由緊變寬。這個情況之下,有錢在手的人,難免會想去找個泡沫去坐一轉順風車。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