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一次難忘旅程的除了「地」,更重要的,是「人」。踏上坦桑尼亞這片土地,壯麗天然景色、野生動物的姿態固之然難忘,但當地的風土人情,就更是深刻。深入土著村莊,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純樸,他們已經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當成一門生意。但這,又是誰之過?
記者、攝影:陳劭敏
多功衣裳
每一個坦桑尼亞人,其實都隸屬於一個部族,只是依然保持着部落原始生活的已大為減少。其中在當地最大名氣的,就是已成為「景點」的馬賽人。馬賽人是尼羅河流域一帶的遊牧民族,散佈於肯亞及坦桑尼亞北部。走在坦桑尼亞的路上,身披紅色或藍色格仔布疋的馬賽人身影,在非洲的金黃色草原上,總是那麼顯而易見。馬賽人身披的布疋對他們來說,特別是女性,絕不只是衣服那麼簡單:她們睡覺時用來鋪地,買菜時當袋子,甚至會當成育嬰袋。作為遊牧民族的馬賽人,每天都會領着牛群,尋找牧草和水源,據說號稱最能走的民族之一的馬賽人,更可以連續走上五天!馬賽人鮮艷的身影走在金黃色草原上,提着竹枝驅趕牛群,簡簡單單就構成了漂亮的畫面。然而當我舉起相機,他們卻同時舉手掩面,原因不是害羞,也不是礙於傳統,要拍他們,盛惠兩美金!
跳躍求生
馬賽人的村落立於非洲大草原之中,與野生動物為鄰的他們,生活方式十分貼近原始形態。他們是坦桑尼亞旅遊業的重要一部份,大部份村落也歡迎參觀,然而無一例外的是,要收入場費。這類的村落遊十分有組織,一一付過費後,導遊就會着村民步出,先於草原上表演舞蹈。男村民邊跳邊在喉嚨發出低沉的叫聲,聽上去像在模仿大自然的聲音,舞蹈中標誌性的動作是原地起跳,只見他們隨隨便便的一蹬,便已離地三數呎;原來這也是在荒野中生存所學會的本領,因常常在外放牧的他們,必須察看四周環境,在沒有山丘、沒有樹木的情況下,就要靠自身的彈跳力了。女村民的舞蹈同樣以跳躍為主,雖然沒有男村民的高,但她們身上的飾物隨着跳躍而擺動,姿態更是迷人。
與牛同眠
村落以木籬笆圍着多家圓形小屋組成,小屋以木枝作支架,表面再蓋上乾草和乾牛糞。走進屋內,沒有半點燈火,內裏就只有一扇小窗戶透入點點光線,即使是在午後時分依然伸手不見五指,加上耳邊不停傳來的蒼蠅聲,城市人看在眼裏條件惡劣,但馬賽人卻不以為然。可能在他們眼中,在光害和噪音之下生活的我們,才叫惡劣吧?!屋子的面積不大,屋內卻有一個小牛棚,原來小牛晚上是睡屋子的。馬賽人碰面的第一句問候語就是:「你們家的牛好嗎?」可見牛對他們有多重要!他們的主食是牛血和奶,取血時不會殺牛,而是把箭刺進牛的血管,然後再敷上泥土讓傷口癒合;牛奶同時亦會用於祭典之中。而馬賽人要娶妻,牛更是必需品!這裏一夫多妻十分常見,他們要娶多少妻子也沒問題,只要有牛作聘禮!聽說在區內就有一位馬賽人娶了15位妻子!
參觀完小屋,導遊就會領遊客來到村中央的小市場,木枝上懸掛着由村民自製的飾物,原來每個家庭也有自己的小攤出售自家作品。飾物頗有特色,早已準備好掏錢的我,卻赫然發現一條頸鏈叫價三萬先令($145)!在整個參觀中,馬賽人臉上總掛着例行做生意的表情,他們對金錢的索求難免讓人失望。但想深一層,又是誰把物慾帶進純樸的部落中?隨隨便便就愛掏錢解決問題的遊客,其實也要付上一定責任吧!
還有純樸
馬賽的小男孩到了約十歲就會進行割禮,在不施麻醉藥的情況下忍受刀割,聽上去殘忍,但接受了這堪如成人禮儀式的馬賽男孩,沒有害怕,而是興奮。完成儀式的男孩會在臉上繪上圖紋,身穿黑衣在野外闖蕩。
大概已成「大人」的他們早已學懂了生意之道,我們只是隨便把車停在路邊想拍一個小男孩,卻引來一群同伴,還硬要我們逐一給錢!不過未受污染的馬賽人依然是有的,在一所小學之中,我們終於找到純真友善的笑臉。小孩們會為我們帶來的糖果、汽球等簡單小禮物而興奮,而最讓他們笑得燦爛的,就是在相機中看自己的樣貌,如此簡單。有人相信人性本惡,即使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心裏也存有貪念;但當把學生的笑容看進眼裏,我始終相信,人性是本善的。
Travel Memo:坦桑尼亞
簽證:持特區護照毋須簽證,持BNO須簽證。查詢:2311 8828(坦桑尼亞領事館)
機票:乘搭卡塔爾航空前往坦桑尼亞Kilimanjaro,來回每位約$10,628起(已連稅)。查詢: http://www.qatarairways.com
住宿:入住Ngorongoro Wildlife Lodge每位$1,170起,已包早、晚自助餐。酒店內不設互聯網服務。查詢: http://www.hotelsandlodges-tanzania.com
匯率:當地只收美元,1美元約兌1,609坦桑尼亞先令。換算後即1港元約兌207坦桑尼亞先令。
時差:香港比坦桑尼亞快5小時
電壓:230V三圓腳或扁腳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