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寫過日圓急速貶值可能引發貨幣戰爭。才不過一天,就有政經猛人或明或暗批評日本政府的量寬政策有操控貨幣之嫌,其中德國鐵娘子總理Angela Merkel (默克爾)趁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年會時發炮,指日本的情況令她不得不憂慮(I don't want to say that I look toward Japan completely without concern),又指央行的職責不是為政府的失政或經濟缺乏競爭力埋單。
此外,南韓財長也指日圓貶值將成為下次G20會議的重要議題。金融大鱷索羅斯說得更坦白,認為日圓單方面貶值大有可能促使其他國家把本身貨幣貶值,形成一場貨幣戰爭。
先看一下近兩個月以來日圓兌其他主要貨幣的變動。從去年11月中開始,日圓兌美元、南韓圜、澳元已貶值至少14%,兌台幣下跌11%,兌歐元更大跌18%。短短兩個月內日圓滙率全面急速下跌一成多引起其他國家政府及央行官員關注是理所當然的事。
更重要的是日圓貶值潮還沒有結束,無限量印鈔政策才剛開始,實際效果還未顯現。日本財政部官員已明言日圓從1美元兌90日圓的水平再下跌一成多至1美元兌100日圓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假如官員的預言成真,日圓短期內跌破一百大關,那今次跌浪中日圓貶值幅度將超過四分一,而日本工農產品等同減價兩成多。這樣下來,日貨競爭力將大幅上升,並對其他出口大國如德國、南韓、台灣、中國大陸等構成重大壓力。默克爾及南韓官員分別表示關注實在正常不過。
有趣的是,向來對貨幣戰相當敏感,一再指控中國操控貨幣滙率的美國政府對日圓貶值沒有絲毫批評,擺出一副「闊佬懶理」(benign neglect)的態度。誰都知道,從七十年代初開始,美國就是貨幣戰爭的高手,一再運用手上的政、經力量迫使日本、德國等出口大國調升滙率,一方面提升本國工業及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則削減入口以改善貿易赤字。1985年的廣場協定(Plaza Accord)就令美元兌日圓在兩年間下跌51%,從250日圓兌1美元降至120日圓兌1美元。
偏偏這一回美國卻放日本一馬,任由日本政府開水喉推低日圓滙率,沒有作出任何批評。這樣的態度不單讓人懷疑,今次日圓貶值得到美國默許,而只要美國不出面叫停,日圓的跌勢肯定將持續下去,其他國家即使投訴也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