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編寫教材 <br> 不設考試 最重要實用

自己編寫教材 
不設考試 最重要實用

在家上課的模式很多,有人信奉自由發展,天天行山、上網,讓孩子透過大自然與自學,探索知識根源。阿Cam一家屬於半自由一族,一般會按着預先編訂的時間表進行,但若生病、探親、外出比賽,又或突然發現一些好玩的玩意,時間表會被暫時擱置。

學寫年宵攤檔計劃書

數學、科學與中文是每天的必修科,前兩科主要依據專供在家上課家庭選購的Oxford Learning教材,一科一年約需200至300多英鎊,折合港幣約2,500至4,000元,若選購六至七科,一年使費兩萬多元,與直資學校學費相若。阿Cam選擇只買自己最沒把握的兩科,其他科目則自行編輯。譬如元旦日她忙於以農曆新年為主題,設計未來數個月的主題活動課程,「可以講中國曆法、十二生肖、天干地支,可以講唔同地方嘅過年食品、裝飾同習俗,又或者討論何謂去舊迎新,當中已經包括天文、地理、文化、藝術、德育。我唔會要求佢哋強記,只係想知識面可以廣闊啲。又譬如有啲年宵攤位冇人競投,可以設計吓如果有錢開檔會賣乜,要寫一個計劃書,當然唔會預期佢哋寫到天花龍鳳。」拍照當日,一家人正在一張桌面大的自製香港地圖上,點出全港花市位置。
整個課程不設考試,教學也以實用為主。「我會睇到底佢哋將來生活需要識啲乜,譬如打字、煮飯。至於學科,加減乘除係基本常識,但條數再大啲,用計數機已經得,一味計得快係用嚟考試,日常生活唔會咁。又譬如科學,好多喺實驗室進行嘅課堂,其實喺廚房已可做到。火有唔同顏色係常識,但唔一定要用bunsen burner(本生燈)教。」那如何釐定學習進度?「其實父母會知,唔好吓吓以為老師、教育界嘅觀察先準確,譬如文莉好鍾意寫作,明顯將來係會走文字路線;文思就鍾意藝術。當然,唔可以截斷佢哋將來做科學家嘅可能性,但只要有興趣,有機會可以喺大學繼續讀,亦都可以在職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