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在市建局做社區發展經理的前無線主播郭詠琴,個多星期前為重建計劃,到九龍城衙前圍村勘察,更與村民對峙。大家亦著眼於郭詠琴與村民之間的火爆對話,但究竟他們為何如此憤怒?
政府早於07年宣佈與長實合作,計劃重建有600多年歷史的衙前圍村,整條圍村只會保留「慶有餘」門樓與天后廟,到時更會興建750個住宅單位。去年政府終於收回剩餘的業權,但仍有11戶無業權的村民不肯搬走。
市建局去年底便向村民稱要考古,並於上周四首次在村內挖窿,村民斥責市建局以考古為名迫遷,在仍留守村內的建築物旁動工,令村民擔心興建多年的木屋倒塌。市建局回應本報稱,考古項目是受古蹟辦所託,不是以此迫遷,若果要清場,一定會依足法例與補償,而考古工程會有工程人員在場監察,並會安裝監測儀器,避免附近村屋倒塌。
另外村民郭先生指摘市建局刻意拆除隔壁已清拆村屋一條共用的橫樑,令木造的橫樑外露,日曬雨淋後開始枯爛,令村屋結構受損,變成危樓。市建局回覆指,每次做拆卸工程前,會先做加固措施,確保安全。
其實村民拒絕遷出的原因,多是認為市建局的賠償不合理,以郭先生為例,他在村屋樓下經營理髮店近二十年,剪髮只收街坊價20元,但市建局指理髮店只是臨時放置,加上他的商業登記已過期,而他住了二十年的村屋,沒有業權,所以只會賠償30萬元。對於收入微薄的郭先生來說,這筆錢難以支持他的生活,所以他要求市建局賠償一間屋與舖位給他,讓他可以繼續經營理髮店,為街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