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熊爆CY大鑊,剝住花生睇,認真過癮。噚日梁振英上電視台反擊,但一提到Dream Bear就淆底欲言又止。隔一陣,夢熊嚴正聲明,敢同CY賭命,如果未能通過測謊機,由國金頂層跳樓。
Dream Bear今次憤怒了,就算是事實,但誠如范太話齋,「真相只有劉夢熊會知,梁振英會知……大家要繼續問吓劉先生,又可以問梁先生,睇吓梁生有冇嘢講……我都係第一次見到咁嘅情況,哈哈!」
股榮覺得,如果夢熊說真話,又最終飲恨收場的話,最失策地方,是平日沒有留意多啲《蘋果日報》動新聞。要知道,有圖有聲有片,真相就盡在眼前。Dream Bear如果夠深謀遠慮,應該一開波就錄CY音,拍佢片,到時「蔣元秋」點護航都要敗走。
《蘋果日報》網上版,每一篇文章標題旁邊,都有一個閱覽數字,數字越高、意味讀者點擊閱讀次數越多。近半個月有個別財經專欄作家沾沾自喜問,點解網上點擊率倍升、甚至有兩倍升幅,是否與港股市況轉旺有關。
數字急升,其實只是將手機閱覽數字計入網上版,但數字背後,赤裸裸地反映報業面對的挑戰,傳統報紙要避免重蹈柯達甚至是HMV的覆轍,結合電腦網上平台、手機以及電視,會是大勢所趨,而協同效應更是大家想像之外,絕對1+1>3。
有聲有影像 勝千言萬語
智能手機顛覆性革命,改變讀者閱讀習慣。統計過去一星期《蘋果日報》財經網上版,頭10則最熱門的新聞報道,日均共有8.2萬人睇過,但手機卻是網上版的接近三倍。
如果說手機威力強大,那麼動新聞對報紙的幫助及傳播程度,更加驚人。以非B1頭條為例,一段報道,電腦網上點擊率可能只有5,000,但有動新聞帶動下,點擊率隨時暴升至數萬。
以上周五為例,「巴克萊亞洲投行炒70人」,網上不足5,000人睇,但有片因素下,手機點擊率高達3萬。至於一值叫好卻不叫座的「金融中心」,上周四有一段「以理服人:劫後HMV如何重生」,電腦平台只有2,600次點擊,但附上一段「白武士出手,HMV唔使執」的動新聞,手機點擊率狂飆12倍,至3.5萬次閱覽,連同電腦,總收看人次3.8萬,是該版有史以來新高點擊紀錄。
有記者或受訪者對動新聞抗拒,認為會被醜化,整色整水。但動新聞本質與電視台無異,純粹要帶出受訪者最精髓言行,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ay,讀者覺得有意思,自然會按下文章詳閱。
有時候,一段聲音影像已勝過千言萬語。夢熊如有聲有片在手,絕對可以殺破狼!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