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文件夾裏,保留了一張發了黃的剪報,題目是〈給香港留學生的信─對快要放洋者的忠告〉,是40年前老爸在我到愛爾蘭念醫科的前夕剪給我的。
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香港家長最易犯的錯誤,是給子女太多和太好的東西。在外求學,真正需要的東西不多,行李太多反成累贅。外國學生的生活較簡樸,名牌衣服、金筆、名錶,最新款的電子產品只會惹來同學們奇異的眼光,使子女在同儕中格格不入。
作者語重心長地告誡留學生,千萬不要說苦。到了外國,要適應當地的環境和獨立生活的寂寞。「我來自東,我心西悲」的遊子吟是最要不得的,林黛玉和賈寶玉肝腸寸斷的「冤氣」也要一腳踢走。既然出了國,就該學習一下西部片中的英雄騎着駿馬,馳向落日那一份豪邁。
中國學生到了外地,周圍都是不熟悉的面孔、不了解的文化,不易懂的語言,最容易就是與「同聲同氣」的黃面孔走在一起,合租一間房子,一起煮「大鍋飯」。一個又一個的學位念完,外語水平沒有寸進,打麻將的技術卻是提高了!
老爸當年給我的剪報,極力主張留學生該住在學校的宿舍或與當地人一起居住。好好把握機會,領略一下異域的風情,才不枉遠渡重洋。
鼓勵子女努力融入外國的社會,是否真的有百利而無一害?只要你不介懷你的兒子,像我一樣,討了個金髮碧眼的媳婦,就「冇問題」了。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