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光頭九個富,誰說男人一定要有頭髮,靚仔如祖狄羅(Jude Law)都冇頭髮。所以只賣演技的內地藝人徐崢,跟唔靚仔的王寶強及黃渤合演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可以收13億人民幣票房,成為史上最強華語片。
拍過港片《春嬌與志明》的徐崢,由錄影帶年代開始已「熟讀」港片,潛移默化、沒有歷史包袱,還原基本拍了最原始的電影,才是成功因素。投資者亦應該清醒,不一定千軍萬馬、打生打死才是賣座保證。香港的《低俗喜劇》及內地的《泰囧》就是最好的明證。
撰文:何永寧
內地藝人徐崢上趟跟王寶強合作拍《人在囧途》,由香港導演葉偉民執導,成功以小博大。今趟再接再厲,由徐崢自導自演,再拍王寶強並且加入黃渤,拍了《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去年底上映至今,在內地已累收約13億人民幣票房,以2,000多萬製作費,擊敗同期多部過億元投資的電影。
「大製作看多了會膩」
徐崢早前來港接受訪問,表示《泰囧》的成功,證明電影好玩的地方是一加一未必等於二,投資者應該清醒,他說:「電影應該像一個欖球,高投資應該少一點,像球兩邊的尖,不應該太多,中間厚的部份應該是中等的投資。不過現在內地投資者一窩蜂的去拍大製作,看多了也會膩。《泰囧》成功應該是因為讓國人有種久違了的感覺。」
徐崢表示數字已經說明一切:「一年有600多部國片,可以上映的大概100部,投資者在這個時候也應該清醒了。電影就應該跟觀眾有交流,要帶訊息給觀眾,就算拍古裝都應該有溝通有聯繫,自說自話的電影誰買票入場。」
「商業片有藝術成份」
徐崢雖然初次執導,但他明白觀眾的需要,沒有因為電影成為史上最賣座華語片而財大氣粗,表現得非常謙和,他補充說:「以前我演舞台劇,我都會想為甚麼觀眾要買票入場,不是要看一些導演自己才懂的戲,所以連繫很重要,那怕你是拍古裝、時裝跟科幻,商業片也可以有藝術成份,要看你怎麼拍。」
自言業餘性質當導演,不像全職導演會有劇本儲備,所以往後的故事都要一個一個去想,他半開玩笑的說:「電影上映之前,別人說我是黑馬,當電影跑出來去到十億之後,我開始想那以後怎辦,這是我要擔心的壓力,一步一步走吧。」
「原型來自舊同學」
自港產電影影帶在內地盛行開始,徐崢已經是忠實的影迷,《英雄本色》、周星馳系列等都如數家珍,在《泰囧》中亦看到不少港片的影子。他表示電影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印象最深的是88年的一部荷李活公路電影《午夜狂奔》(Midnight Run),在相同命題下加上現實人物的原型:「我很喜歡港片自影帶時代已經有看,特別是80、90年代港產的類型片,結構很紮實,我的電影是殊途同歸,加入不同情懷吧。《泰囧》的主角原型來自我一位大學同學,他為了公司搞上市費盡心思,導致離婚收場,還要爭孩子的撫養權,最後公司在美國NASDAQ上市,不過上市後他跟我說『我覺得現在一無所有』。電影中的主角起先為事業奔波,直至遇上王寶強,令他發現財富以外的快樂。電影的外表是喜劇包裝的公路片,但有內涵包含哲理,所以我不明為甚麼有些人說這是『三俗電影』:低俗、庸俗及媚俗,小電影也可以說大道理。」
在彭浩翔導演的電影《春嬌與志明》中跟楊千嬅發展過愛情,自言非常欣賞這位導演,徐崢說:「彭浩翔初來北京之時就覺得他會有作為,事實證明了。真要說《泰囧》為甚麼成功,原因我想跟他的《低俗喜劇》情況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