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樓補地價超貴 成重建阻力

公務員樓補地價超貴 成重建阻力

【本報訊】逾200名公務員合作社舊樓的居民昨召開申訴大會,要求政府協助這些無電梯的舊樓重建,讓年老體弱業主重拾安樂窩。有88歲退休繙譯員因行動不便,四年間長期無外出。另有多名業主不滿政府在癲價樓市下,要求業主「天價」補地價賣樓,每個單位由數百萬至逾千萬元,促請當局准許免補地價賣樓。

退休公務員陳先生四年前起上落樓梯困難,故極少外出。謝榮耀攝

在50至60年代以公務員合作社形式興建的公務員樓,五層高,若全部重建可提供2萬個新住宅單位。而且舊樓沒有電梯,對已退休的公務員業主不便,尤其行動困難長者。有退休公務員指,公務員樓是獲政府優惠以三分一地價批地,若賣樓要以現時市價計算,補回三分二地價,費用高達數百萬元至逾千萬元。

空置率高達50%

苦主申訴會召集人黃伯仁指,部份公務員樓空置率高達50%,「居民有家歸不得,造成有樓無人住,但出面大把港人就無樓住」。重建有助紓緩港人房屋問題。現年88歲的退休警方繙譯員陳先生,與家人在保安道安興閣三樓居住近50年。他因膝痛致走路困難,四年前起已難以上落樓梯,極少外出。他患多種疾病,每年要返醫院覆診約四次,每次都勞師動眾召救護車幫手,十分不便。覆診返家後也要好好休息。
黃森泉居住大坑道龍風臺,22年前以公務員轉讓價200萬元,購入該1,400呎單位。他近期希望換樓,方便患心臟病的妻子出入,但政府要他補地價1,300萬。黃在申訴會上批評,賣樓要補「天價」地價不合理,當局應協助退休公務員賣樓或重建舊居。

居民成立關注組

沙田區區議員余倩雯的年邁父親,原居於馬頭圍道的公務員樓,惟兩年前中風後要坐輪椅,無法返舊居,被迫空置。她為父親另購300萬元私樓居住,惟舊居要補地價340萬才能出售,冀當局豁免補地價。
200多幢公務員合作社舊樓的居民成立關注組,促請政府正視訴求。協助關注組的立法會議員蔣麗芸、李慧琼表示會聯絡發展局、市區重建局,了解重建合作社舊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