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人物:縱橫鐘錶界40年<br>劉展灝談港發展 工業不死

周日人物:縱橫鐘錶界40年
劉展灝談港發展 工業不死

講到香港工業,有人說是已過去的歷史名詞,但也有人不認輸,認為香港高檔產品製造業有得做。從事高檔手錶製造及銷售的運年錶業董事總經理劉展灝堅持,留守在本港生產製造手錶的決定沒有錯,「香港工業並非一潭死水, 香港工業仍大有可為」。

記者:周燕芬

劉展灝從事鐘錶行業40年,後期並創立運年錶業,公司至今已有30年歷史。90年代,當本港廠商開始大舉北移,紛紛將生產線遷往珠三角之際,劉展灝不單保留了在港生產基地,更反其道而行,於90年在高成本的瑞士設廠生產。

瑞士設廠 產品售價較貴

回顧所走的路線,「專注走高檔手錶市場,有附加值,具品牌及設計」的策略,他認為是正確的。
他亦早着先鞭,於20年前已拓展內銷市場,並同時在瑞士設有生產線。
劉展灝決策背後的理念,是全球手錶消費者都有一個共同觀念,就是「瑞士手錶高檔啲」,就等同「時裝係法國靚啲」,這是「先天優勢」, 即使是印度、非洲及美國人,也同樣有這種想法。例如同一隻手錶,「made in China可能只賣1,500蚊,made in Hong Kong可以賣3,000蚊,而made in Switzerland就賣1萬蚊。」
因此客戶對在香港生產的手錶,印象亦較內地生產的為佳,並願意給予香港製造的手錶定單約5%溢價;客人就是要「買個安心、保險」,「喺香港訂5,000隻錶就係5,000隻,喺內地訂5,000隻錶,結果會做7,000隻,其中2,000隻自己賣,或者產品設計被抄襲」。

運年錶業是本港碩果僅存仍有生產線的鐘錶商。

劉展灝兒子劉燊濤(右)主責推廣公司品牌。

公司積極推廣的品牌Temporis(天普時)。

留守香港 着重生產質素

雖然香港經營成本高,會賺得較少,但最重要是能保證質量,注重設計,並有保護知識產權優勢,這就確保能與客戶保持較長遠關係,有長久性、穩定性,「有啲客成二、三十年,跟住公司一齊成長」。
他表示縱使現時環球經濟走下坡,就因為公司擁有一批穩健客戶,抵禦風險的能力亦相對較強。假如將生產線遷往內地,「跟國內鬥平,肯定唔夠國內生產商平!」
運年錶業在香港製造的手錶,市場售價一般為2,000元至數萬元不等;至於在瑞士生產的手錶,售價則由數萬至數十萬元不等。公司在瑞士的生產線,聘用約20名員工,瑞士工人的工資平均則達4.8萬元。劉展灝強調,公司並非追求生產量,而是追求生產質素。
現時公司香港生產部員工約六、七十人,月薪平均8,000至1萬元,有些員工亦在公司工作上二、三十年,他認為,員工都是公司的資產,他們在港從事裝配錶面、入殼、檢測等工序。在香港擁有這樣生產規模的鐘錶商,其實已絕無僅有。

劉展灝簡歷

年輕時曾在酒店業工作四年,及後從事鐘錶業十年才創業
1983年:創立運年錶業,現為董事總經理兼創辦人
1990年
:收購數個瑞士手錶品牌,並在瑞士開設錶廠
1994年: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1998年:開始從事鐘錶零售業務
2000至2003年
:出任香港錶廠商會會長
2002至2003年
:擔任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
2005年起:出任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至今
2013年
:獲委為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