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Guide:亞洲家具 新勢力

尚Guide:亞洲家具 新勢力

以往,亞洲曾被視為不毛之地,好聽的說「Asia is exotic」,難聽的說是「Asia is third world」。五十年代,當Eames將他的產品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銷售權給與Vitra時,在合約只註明了歐洲及中東兩地,亞洲則沒有列明,皆因當時大家覺得亞洲沒有市場存在。所以,今天香港區是不能發售Vitra Eames,只可以出售Herman Miller出產的Eames products。這就是當年對亞洲歧視的後遺症。

就算到九十年代,我剛剛入行,每次我到訪家具展覽會,往往都會遇上歐洲廠商的白眼。亞洲人只會抄襲的印象太深入民心,所以一見到我亞洲面孔,通常都加以阻撓,不願意給我catalogue或價單。時移勢易,近年,亞洲經濟抬頭,歐洲佬的面口變得和顏悅色。變臉的絕技原來不是我國的專利呀。

最近,亞洲的家具新勢力,再下一城,有多家公司自行研發自家品牌。其實,這是正常演變過程,就像六、七十年代日本也是從代工生產(OEM),慢慢轉變成為ODM(Own Design Manufacturing),再最後達到OBM (Own Brand Manufacturing)。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12就一月至八月中國家具及零部件總出口的銷貨量已達三百億美元之多(比較2011年增長了28%)。如內銷也計在一起,中國現今也是全球最大的家具生產國(第二為美國,第三為意大利)。當然其中以自家品牌,又不作任何抄襲的仍是少數,但以亞洲市場本身發展的超速度看,相信假以時日,亞洲會孕育出多個成名的家具大牌子。

就算今天多家公司未成大器,但由於亞洲的人工偏低,傢俬的技術及能力卻不亞於意大利,聽說有好些一線的意大利及法國家具品牌, 已將部份鋼架及模塑轉移到亞洲生產。可是因為這些小道消息,實在太敏感,亦對某些人的生計有影響,在下不方便在本欄透露是哪幾個品牌,下次見面我會靜雞雞話你知!

Aina Coffee Table充滿北歐風格,想不到是新加坡。

在大部份亞洲廠商仍在偷偷摸摸地「交流」,兼摸索前路之際,有些公司已走前很多步,自己光明正大地行OBM,更踏上國際舞台,在米蘭展展出。在芸芸多個亞洲自家品牌中,最令我驚為天人的是Stellar Works。它是一家日本與法國合資的公司。其前身是集中替酒店提供customized furniture的,生產線在上海,但由於它們配合了法國木製家具高超生產技術,兼有着日式的管理模式,很快就在市場站穩陣腳。許多跨國酒店如W Hotel都是它的客戶。後來老闆覺得designer furniture自家品牌應大有可為,便招攬了曾為《Wallpaper*》 雜誌效力的Thomas Lykke為公司的creative director。其實,我覺得Thomas Lykke絕對是Stellar Works的靈魂人物,皆因他與潮人media如《MONOCLE》、《Wallpaper*》、《Elle Decoration》的人脈,令Stellar Works在短時間內不停地被featured。再者,Thomas亦以其設計策略公司OeO,為Stellar Works親自上陣設計了多件大師水準作品。其中一個設計Laval Crown Chair更入選Elle Decoration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的 Best Furniture Category。我本身最喜愛的OeO設計則不是Laval Crown Chair,而是Kyoto Lamp。驟眼看來你會以為它是日籍設計師手筆,但當你仔細看看木支架部份,卻感到丹麥式的天然無添加的氣質。這就是OeO的設計言語(design language)。Thomas他在Stellar Works 的網頁上的序,曾說:「We celebrate the poetry of Japanese aesthetics, the richness of Chinese ornamentation, the playfulness of Italian design, the refinement of French luxury and the democratic values of Scandinavian living.」換轉係任何一個品牌說這番話,我都會覺得吹水唔抹嘴。但Stellar Works則不同,它的 background就是站在中、日、法、意、丹麥的交錯點中央,多國籍的團隊同一屋簷下為Stellar Works賣命,創出了一系列global style的產品。另一件叫我心花怒放的作品「Ren」,是Scandinavian Design糅合中日家品元素的設計,剛中帶柔。其design story卻極富傳奇。其設計是本來只為全球最佳食府Noma翻新時特別設計的!Noma的interior與furniture就是由Space CPH一手包辦,而Space CPH與OeO亦是友好,所以順理成章地被羅致Stellar Works的collection其下。QT系列則沒有以上提及的北歐味,反而多了一點澳洲人的跳脫cheekiness。Out of proportaion的造型,叫看官不易明白。其實英文有句說話「You cannot understand it until you put it into context」,這設計就是此類。QTchair是室內設計師Nic Graham為雪梨QT Hotel設計用,其構想是五十年代椅重新裱布般的模樣,就因為此精品酒店坐落古蹟大廈Gowings and State theatre Buildings內,所以那新舊對碰的意味才有了註解,put into context!

QT chair像vintage 五十年代椅重新裱布般。

noma2 REN

另一個近年被《Wallpaper*》多次點名盛讚的品牌Foundry Collection,是亞洲家具品牌的新星。它的創辦人Felix Low是新加坡籍的architect。2010年,他在科隆家具展,debut了Foundry Collection的品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Stalker Side Table,一刀插入心的設計,藝高人膽大,定係年少無知,看官可自行判定。但無可否認,它絕對令你眼球停留,又叫傳媒有古仔寫。我第一次看到Foundry Collection的online catalogue,仲以為係北歐牌子!唔知幾時香港又會彈出一個自家北歐風的本地品牌呢?

Stalker side table一刀插入你心設計極震撼。

作者:招國偉@aluminium(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