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視野:<br>長遠房屋政策珍貴 - 陳超國

環球視野:
長遠房屋政策珍貴 - 陳超國

施政報告大量篇幅談及房屋及土地政策,確是急巿民所急。但土地不能馬上變出來,有長遠發展策略才可確保未來供應,市民看見供求失衡將可改善,便不會急於高價追貨。
多年來,政府每隔一段時間便開發大型新巿鎮,但沙士後政府為求房價止跌,停止開發大片土地的規劃研究,更將地積比率大幅下調,經濟環境好轉後,房價便因供求失衡而大幅上升。新政府改變土地供應政策,是需要時間,筆者一向不認同以行政手段壓抑樓價,但新供應未能出爐時,採取短暫措施阻止樓價瘋狂上漲亦無可厚非,希望這些措施於日後樓價回順時便可撤銷。

定下政策須勇往直前

倫敦及曼克頓房價超貴,負擔得來的便可享受城市生活的方便,不能負擔只好搬到市郊去。香港早年也差不多,較低收入的市民住在新界,隨着交通改善,新界已市區化,樓價亦向市區拉近。那麼低收入市民搬到那裏去?
市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日高,但香港地少人多是不爭事實,低密度的居住環境並不合適。密度可從兩方面詮釋,一方面是綠化地帶和開發土地的比例,另一方面是地積比率的高低。針無兩頭利,低密度的代價是高樓價,問題根源是已有近半巿民居於自置物業,增加發展密度可能影響其居所的價值,要說服他們為大眾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難度甚高。
但若人人如此,供應那裏來?政府應照顧既得利益者而任由樓價上升,還是照顧尚未置業的年輕人?在分化的社會,尋求共識不容易,政府宜定下長遠政策目標後,勇往直前。


陳超國
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