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把脈:<br>施政報告捉錯用神 - 鍾維傑

樓市把脈:
施政報告捉錯用神 - 鍾維傑

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出台後,不少評論認為房地產供應環節屬新瓶舊酒,遠水難救近火,部份業主更即時調高叫價。當局認為樓價高企是因供應不足,繼而談及各種增加供應途徑,但這是捉錯用神,不是說供應短缺沒有導致價升,只是QE為更大的因素,可參考筆者早前文章「QE劇終 結局不會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22/18021876)
為回應公眾之訴求,政府多少都要做些事情,只是若增加供應之際遇上經濟轉勢便麻煩了。一般人在升市時會覺得價格高處未算高,繼而低估風險等,可參考這份研究報告: http://www.frbsf.org/publications/economics/letter/2012/el2012-19.html

勿低估現今需求量

協助有需要家庭上樓筆者同意增加公屋,以香港現今充裕財政,屬應有之義。私樓供應短缺表示需求較大,但部份需求是因為:
(1)錢多才出現:包括近年不少本地及內地投資者(內地QE增幅不比外國弱),當中部份單位更長期空置,這亦因為貸借便宜,令空置成本不高。當然,空置單位對滿足居住需要毫無幫助。因為原來只需100個單位,但有10個不出讓又不出租,便要建110個,到經濟轉勢時起碼多了10個。
(2)八、九十後喜愛自己住:即畢業後便想搬離父母家,只用過往需求數據會低估了現今的量。有能力的會自己租或買,但不少年輕人會有資助,如父母提供首期等,這又靠近年錢多經濟旺,而這類需求有些「浮」。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